破傷風痙攣毒素

破傷風痙攣毒素

破傷風痙攣毒素,一種歷史較悠久的梭狀芽胞桿菌感染,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痙攣毒素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黏膜,故破傷風都發生在傷後。一切開放性損傷,均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

破傷風痙攣毒素破傷風痙攣毒素
破傷風痙攣毒素一種歷史較悠久的梭狀芽胞桿菌感染,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痙攣毒素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黏膜,故破傷風都發生在傷後。一切開放性損傷,均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
 

症狀

1.潛伏期:長短不一,往往與曾否接受過預防注射,創傷的性質和部位及傷口的處理等因素有關。通常7 ̄8日,但也有短僅24小時或長達幾個月或數年。
2.前驅期: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反射亢進,煩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牽拉,抽搐及強直,下頜緊張,張口不便。
3.發作期:肌肉持續性收縮。最初是咀嚼肌,以後順序是臉面、頸項、背、腹、四肢、最後是膈肌、肋間肌。
4.對聲、光震動、飲水、注射可誘發陣發性痙攣。患者神志始終清楚,感覺也無異常。一般無高熱。

預防方法

破傷風痙攣毒素破傷風痙攣毒素
1、正確處理傷口。對於一般小的傷口,可先用自來水或井水把傷口外面的泥、灰沖洗乾淨。有條件的,可在傷口塗上碘酒等消毒藥水,然後在傷口上蓋一塊乾淨的布,輕輕包紮後再到醫院進一步治療。對於一些大的傷口,可先用乾淨的布壓住傷口,然後迅速去醫院治療。
2、注意產婦衛生。
3、注射預防針
4、內服中藥。

併發症

 

破傷風痙攣毒素破傷風痙攣毒素
除可發生骨折、尿瀦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發生以下併發症:
窒息:由於喉頭呼吸肌持續性痙攣和粘痰堵塞氣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頭痙攣、呼吸道不暢、支氣管分泌物鬱積、不能經常翻身等都是導致肺炎肺不張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暢、換氣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強烈收縮、禁食後體內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謝產物增加造成代謝性酸中毒
④循環衰竭:由於缺氧、中毒,可發生心動過速,時間過長後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發生休克或心搏驟停。這些併發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應加強防治。
 

檢查

破傷風痙攣毒素破傷風痙攣毒素
1.患者有開放性損傷感染史,或新生兒臍帶消毒不嚴,產後感染,外科手術史。
2.前驅期表現乏力,頭痛,舌根發硬,吞咽不便及頭頸轉動不自如等。
3.典型表現為肌肉持續性強直收縮及陣發性抽搐,最初出現咀嚼不便,咀嚼肌緊張,疼痛性強直,張口困難,苦笑面容,吞咽困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困難,緊張,甚至窒息。
4.輕微的刺激(強光、風吹,聲響及震動等),均可誘發抽搐發作。
5.局部型破傷風,肌肉的強直性收縮僅限於創傷附近或傷肢,一般潛伏期較長,症狀較輕,預後較好。

破傷風痙攣毒素在傷口的局部生長繁殖,產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傷風的原因。外毒素有痙攣毒素和溶血毒素兩種,前者是引起症狀的主要毒素,對神經有特殊的親和力,能引起肌痙攣;後者則能引起組織局部壞死和心肌損害。破傷風的痙攣毒素由血液循環和淋巴系統,並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達脊髓前角灰質或腦幹的運動神經核,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後的毒素主要結合在灰質中突觸小體膜的神經節甙脂上,使其不能釋放抑制性遞質(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α運動神經系統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徵性的全身橫紋肌的緊張性收縮或陣發性痙攣。毒素也能影響交感神經,導致大汗、血壓不穩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傷風是種毒血症。

治療

1.單間隔離,加強護理,減少刺激,嚴防交叉感染。
2.傷口處理,徹底清創,用雙氧水或1:1000的高錳酸鉀液體沖洗,或濕敷傷口,開放傷口,絕禁縫合。傷口已癒合,一般不需清創。
3.破傷風抗毒血清的套用:T.A.T10-20萬u,或5萬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靜滴。以後每日肌注5000-10000單位,直至症狀好轉。用前必須皮試,傷口周圍也可注射5000-10000u,必要時鞘內注射,人體破傷風免疫球旦白也可套用,免於皮試。
4.控制、解除肌肉強直性收縮:可用冬眠靈或苯巴比妥鈉,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嚴重時可用硫噴妥納液體靜注。
5.預防性氣管切開:有呼吸困難時套用,切開後應加強護理,及時吸痰。
6.抗生素(頭孢唑啉鈉)的套用。
7.全身支持療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