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灸九穴法

砭灸九穴法

九穴法:依據不同病症,選取九個砭灸點,以砭灸貼敷於體表,並施以相應補瀉手法的一種治療方法。 該療法通過砭灸貼敷於體表,深層次刺激經絡穴位,以及套用一定的操作手法,來治療全身各種疾病。 砭灸是一種通過經絡及足底反射區診斷疾病,治療疾病,預防疾病的完整體系。

簡介

砭灸九穴法是砭灸學中治療慢性病最易學的操作手法。它是依據人體不同的病症,選取相應的九個砭灸點,以砭灸貼敷在皮膚表層,利用砭石自身特定頻率的超音波脈衝振動和特定波長的遠紅外熱輻射深層次刺激經絡穴位及足部反射區,產生類似於針刺法與灸法的效果,並結合不同的補瀉手法實現益氣活血、疏通經絡、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等四大功效,真正的做到“內病外治”,從根本上治療疾病。砭灸九穴法的簡便性、安全性、易學性、時效性是其他任何療法都無法比擬的。

詞語解釋

名稱:砭灸九穴法
漢語拼音:biān jiǔ jiǔ xué fǎ
名詞解釋:砭:砭,以石刺病也。――《說文》 ,遠古時代用以治病的石頭,位居砭、針、灸、藥四大醫術之首。“針”的前身。字從石從乏。“石”表示“石制的(工具、器具)”、“石刀”、“石針”;“乏”意為“減損”。“石”與“乏”聯合起來表示“以石刀切割癰腫以減損其體積”、“以石針穿刺膿包以減損其體積”、“以石制醫具排膿”。本義:以石針排膿、放血。引申義:a.專用於排膿、放血的石刀、石針。b.專用於刺激穴位的針灸用針。
灸:灸,灼也。――《說文》,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 。字從久從火。“久”意為“時間長”,“火”指“燒灼”。“久”與“火”聯合起來表示“慢火燒灼(皮膚)”。
九穴法:依據不同病症,選取九個砭灸點,以砭灸貼敷於體表,並施以相應補瀉手法的一種治療方法。
砭灸九穴法:是北京砭泰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獨創的一種中醫“內病外治”的療法。該療法通過砭灸貼敷於體表,深層次刺激經絡穴位,以及套用一定的操作手法,來治療全身各種疾病。它是砭灸學中最簡單的入門操作手法。

砭灸九穴法的理論基礎

砭灸與針灸同是由砭針術發展而來,本出同源,也都是以中醫“八綱辨證,論證施治”為理論基礎,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清之,實現陰陽平衡,達到“內病外治”,根本上治癒疾病。
具體來說砭灸九穴法的理論基礎是中醫經絡理論、足部反射區理論和自洽平衡理論。
足部反射區理論起源於中國古代《黃帝內經》的“足心篇”。雙足就像整個人體的縮影,臟腑器官各部位在腳底都有對應的反射區,它們按照一定規律排列。通過刺激反射區,促進血液循環、神經傳導,能調節機能平衡,恢復器官功能,收到祛病健身之效。生物全息論的角度,足部反射區定位依據是“生物全息胚理論”。“生物全息胚理論”提出:生物體(包括人)的每一個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個細胞,都隱藏著整個生命最初形態的基本結構特徵,由於足部血管神經分布密集,足三陰、三陽經在腳部相互貫通,通過經絡系統與全身連通,所以說,腳部是人體信息相對集中的地方。各種生理病理的信息均可在足部顯現出來。臨床運用時,針對不同的病症,選擇一定的反射區進行組合,通過砭灸九學法的補瀉手法對足部反射區進行刺激,可以調整相應臟腑經絡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在醫學的哲學方法論中,有一個理念是不能忽視的:自洽平衡的理念。我們都知道人的身體內有一種自洽的體系,所謂自洽,就是一種自衡的過程,它是自然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本。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平衡的過程。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自洽理論了,該理論是基於人體是一個具有強有力的調節能力以維持生命的內穩定自然組織系統。任何醫療手段都是通過干預這個自然組織系統對疾病起作用的。病人的康復,實為人體內穩機制和醫生適當干預的結果。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健康問題不盡相同,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用砭灸在不同的穴位反射區進行貼敷,促進機體的自我調整和恢復,使機體儘可能的達到一種新的平衡。

四大功效

一、益氣活血

益氣活血化瘀法源於《內經》氣血理論,張仲景在繼承《內經》氣血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揮,並首創瘀血之先見,祛瘀必於溫通,因血遇溫則行,又賴氣的推動。氣血不和,脈氣不相順接為主要病機,中醫治療無論虛實總以脈氣順接為目的來調和心脈,益氣溫陽以溫運氣血,使血脈流通,活血化瘀利水,促使滯留代謝產物排泄。砭灸正是通過砭自身的紅外熱像及超音波脈衝刺激機體穴位達到溫通、溫陽之功效,最終實現脈氣順接。

二、扶正祛邪

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換言之既是中醫中講求的“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的過程,即正氣與邪氣相互鬥爭的過程。砭灸憑藉砭石的生物學作用,抑制有害因素滋長同時激活人體的免疫細胞。
《素問·刺法論》說:“正氣存內,邪不可乾。”既病之後,機體仍然會不斷地產生相應的抗病能力,與致病因素作鬥爭。若正能勝邪,則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敵邪,則邪進而病惡化。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證疾病趨向良性轉歸的基本法則。砭炙治未病,就在於其能夠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疏通經絡

自古有“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說法, 砭灸是一種通過經絡及足底反射區診斷疾病,治療疾病,預防疾病的完整體系。通過貼敷於相應的穴位及足底反射區,藉助於砭石的熱作用及促進微循環等作用“外濡腠理,內溉臟腑”,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平衡陰陽

一、人體在正常情況下,保持著陰陽相對平衡的狀態。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損傷等因素使陰陽的平衡遭到破壞時,就會導致“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等病理變化,而產生“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等臨床證候。砭炙治未病的關鍵就在於根據證候的屬性來調節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轉歸於“陰陽平衡”,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這是一種入門簡單的通用型治療方法。

適應病症

砭灸九穴法主要治療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神經衰弱、慢性前列腺炎、心絞痛、動脈硬化、慢性支氣管炎等等。砭灸九穴法安全性極高,不會造成損耗正氣、皮膚紅腫、疼痛等後果,避免了大多數外科治療“破皮傷氣”的缺陷,是中老人、兒童,以及體質虛弱者都可以放心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砭灸貼敷於體表,治療持續時間長,比其它種類的治療方法更具優勢。

三大補瀉法

砭灸九穴法可進行手法補瀉法、配穴補瀉法、以及子午流注補瀉法。

一、 手法補瀉

在砭灸貼敷在砭灸點之後,需用手指按壓在砭灸上進行按揉,使砭灸部位獲得“經氣”感應,產生酸麻脹痛感,謂之“得氣”,古稱“氣至”。《金針梅花詩鈔》指出:“夫氣者,乃十二經之根本,得氣,方能行補瀉、除疾病。”
1.徐疾補瀉法
手法力度輕,施術時間長,為補法。反之,手法力度重,施術時間短,為瀉法。
2.按揉補瀉法
手指在砭灸部位按揉,順時針按揉為補法。反之,逆時針按揉為瀉法。
3.迎隨補瀉法
手指按照經絡走向推動,順經絡而行為補法。反之,逆經絡而行為瀉法。
4.循經補瀉法
取穴時,順經絡走向順序而取,為補法。反之,逆經絡走向順序而取,為瀉法。
5.呼吸補瀉法
施術時,在患者呼氣時按揉,用力,吸氣時抬手,收力,為補法。反之,在患者吸氣時按揉,用力,呼氣時抬手,收力,為瀉法。

二、 配穴補瀉法

配穴補瀉法是以五腧穴與五行的相生規律為基礎,遵循“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治療原則,補則取其母穴,瀉則取其子穴。

三、子午流注補瀉法

《靈樞·經脈》篇有關於“子午流注”的記載,即人體的十二經脈對應每日的十二時辰,由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因此,取穴時間的不同也會起到不同的補與瀉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