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旗

石龍旗

後來,家族中的人旅居海外,對家鄉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鄉親們也為其豎起石龍旗。 除福建南靖縣塔下村外,閩西上杭等縣的一些客家山村,也有高高聳立的石龍旗,一個地方的石龍旗桿越多,說明這裡出的人才越多。 獨具一格的客家石龍旗,已成為吸引中外旅遊者的一道壯美風景線。

圖為福建南靖縣塔下客家石龍旗圖為福建南靖縣塔下客家石龍旗
石龍旗俗稱“石旗桿”、“石旗官”用花崗岩雕成,其結構分基座和主體旗身兩部分。它不是用來懸掛旗幟的,而是用來顯耀其家族人才顯赫的標誌,是客家人族表的象徵,故客家人俗稱“旗表”。基座高出地面一米見方,由十多塊刻有花紋圖案的石板組合而成。主體旗身分下、中、上三段,下段是方形主柱,高約4米,面寬約40厘米,刻有豎旗年代、學銜、官階、輩分、姓名;下中段之間用方盤石鑿榫相連線;中段高約3米,柱體雕刻栩栩如生的蟠龍浮雕;上段用盤石銜接著高2米的圓柱,頂端則雕成筆尖,也有雕一頭坐獅。石龍旗雕鏤工藝精湛,可謂中國石雕藝術的精品。
據傳,古時塔下村客家風俗,凡是族中子弟應科舉考試考上“進士”以上的,可在德遠堂前豎立石龍旗,在旗桿上鐫刻姓名、官職、功績和生平,並雕上龍、獸等吉祥物,以激勵客家子弟刻苦學習,成才立業。依照功名官職高下,品位大小之不同及文武之別,其所豎石龍旗的長短、底座的式樣與柱身的雕飾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底座有四、六、八角形式,文官的石龍旗頂端多雕筆尖,武官則雕為坐獅;最矮的石龍旗八九米高,高的達十多米,由多節榫合銜接。清代以後,族中子弟考中舉人,或取得一定官職的鄉賢,也可在德遠堂前豎起石龍旗。後來,家族中的人旅居海外,對家鄉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鄉親們也為其豎起石龍旗。
說起石龍旗,它的歷史可上溯到堯舜時代。早在那時,人們喜歡在交通要道和十字路口設定一些木柱。據史書記載,這種木柱乃誹謗木,舜為了便於收集老百姓的批評建議,特立此木柱,使人們“書其善惡於華表木也”,故稱為“華表”。閩西南客家石龍旗,形狀類似華表,但作用卻不同,石龍旗專為鼓勵人們勤奮學習,成才立業而建造,每一柱石龍旗都是一面褒揚的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據統計,在千餘人口的塔下村及上千旅居海外的鄉親中,現有400多名大學生,其中1/3以上留學美、英等國,英才輩出。可見,石龍旗對客家子弟文明進步產生的影響之深遠。
除福建南靖縣塔下村外,閩西上杭等縣的一些客家山村,也有高高聳立的石龍旗,一個地方的石龍旗桿越多,說明這裡出的人才越多。如今,歷史悠久的客家石龍旗,具有濃厚的客家文化色彩,無論是歷史學、建築學還是風土民情,都值得研究。獨具一格的客家石龍旗,已成為吸引中外旅遊者的一道壯美風景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