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方塔向東,拾徑而行,土山腳下杉樹林與竹林交匯深處,有條寬約2米長約20米的石道,道路兩旁對稱屹立著14座六類不同形象的墓冢石像,由東向西依次為龜跌、石羊、石虎、石馬、文臣和武將。這便是方塔院又一人文歷史景觀--明●神道石像生。
詳情
經松江博物館鑑定,其中文臣、武將、一石馬、一虎為松江明代武英殿大學士徐階,其一品夫人墓前神道石像生。徐階(公元1503--1583年)明代松江華亭人,字子升,號少湖,嘉靖年間中進士。後由編修累官直至禮部尚書。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官職內閣大臣,與嚴嵩同閣共事十餘年。善以迎合帝意,故久安於位。嘉靖四十一年使御史皺應龍彈劾嚴世番,嚴嵩被革職,徐階替代嚴嵩坐上了首鋪大臣之位......
剩餘的石像生則為松江明代禮部尚書張駿之墓和贈光祿寺卿楊允繩墓址遺物。張駿,字天駿,號南山,明松江府華亭縣人,家住郡城東門外三里橋,10歲已能賦詩。工、行、草、隸、篆書法都極神妙。景泰四年(1453年)中舉人。公元1465-1470年任中書舍人,直至文華殿任職。後至禮部尚書之位。其草書最負盛譽,與張弼齊名,時號“二張”。喜用長峰硬毫作字,瘦勁有力,於圓活妍潤中顯示挺拔瀟灑的風格。傳世墨寶有《草書杜甫貧交行》軸,《草書七絕》軸等(現藏故宮博物院)。著作有《北游集》、《一蠖子集》、《南山集》行世。
在600餘年的歲月滄桑中,這些松江名賢之墓冢均遭損毀,現已難尋蹤跡。為了記錄下松江明代的官宦名人的歷史文化和古上海墓冢文化,松江博物館近幾年來對松江散落各處的明代墓冢石像生進行了收集整理,於2005年2月集中牽建至方塔園內加以保護,並根據《明史.禮志》的記載,修繕復原了石像生、神道的原有面貌。目前,此神道為上海最完整、最具歷史研究價值的明代石像生遺蹟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