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虎的養子,原名冉閔
冉閔(卒於儒略曆352年6月1日),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君主。他為現代人所知道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
經歷
冉閔和父親冉良(後改名冉瞻)都是漢族人和十六國中後趙的國君羯人石虎的部下將領,並成為石虎養子,於是改姓石。石瞻在鹹和三年(328年)石虎和前趙劉曜部隊交戰中被劉曜部隊殺死於新絳。但記載並無明確說明這位戰死的石瞻便是冉閔之父。349年,石虎死,石鑒得到冉閔支持發動政變推翻石遵,並答應立冉閔為皇位繼承者。後來石鑒沒有這樣做。350年,冉閔劫持漢族將領李農和王基推翻並殺死石鑒,建立魏國,依然建都於鄴城(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鄴城遺址,見圖1 ),改年號永興。
冉魏建立後,冉閔下令殺羯。一日內數萬羯人被殺,男女老幼無人可免,前後約有二十萬人被殺。冉閔的殘酷屠殺引來強烈的反抗,石虎庶子石祗稱帝,建都於襄國(今河北邢台),非漢人的將官紛紛回響。351年,石祗聯合鮮卑、羌人夾擊冉閔,冉閔起初大敗,部眾大量死亡。此戰後,冉閔以所據的徐州、豫州、兗州和洛陽歸降東晉,希望東晉勢力重返中國北方;但並未被東晉接納。冉閔繼續與胡人攻戰。352年,石祗部下劉顯殺死石祗,投降冉閔,從而後趙滅亡。當時占據遼東並由鮮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前燕乘機占據幽州,分三路軍隊南下。慕容恪帶領的前燕軍在廉台(今河北石家莊東部無極縣東北)攻冉閔。起初冉閔出擊,十戰十勝。後來中計陷入鮮卑騎兵重圍,冉閔突圍東走二十餘里,坐騎朱龍突然死亡。冉閔於是被趕上的前燕兵生擒。留守鄴的冉魏部下向前燕投降,前燕占領鄴,冉魏滅亡。冉閔被送於薊城(今天津市薊縣),對話中衝撞了前燕君主慕容儁,後在龍城(今遼寧朝陽)被斬首。諡號為“武悼天王”。他的後人冉華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出場,在昌黎大戰,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游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後趙鏡內有內遷的丁零,烏恆,夫余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寇邊。)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鬥中縷立奇功(其間也有兩次調到外地作戰),公元350年冉閔(ran min)率軍於凌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台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凶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凶奴首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六戰於鄴城以兩千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回響,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鑒、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後續部隊)包圍.在拚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戰鬥經過本文從略).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拚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作者語: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可惜上天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乾脆賜他勝利的結局。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跡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傳說人死前所想的人和事一定是生命中最記掛的,那我想冉閔在鋼刀滑過頸項的一瞬,想到的應該會是蘭靈吧,一生的戰功顯赫,拜將稱王,皆似過眼雲煙,唯有心間曾令感動的一抹亮色才是永恆。冉閔就義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由於冉閔的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的幾百年的的鮮卑北魏的史學家把冉閔大罵一頓。在史書上沒有幾個人為冉閔正義直言。而後代又缺乏資料.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某些太監史學家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那些穿者獸皮。吃著生肉的野蠻部落。哪裡懂得禮儀廉恥。生命的價值。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代印度文明的當地人當作奴隸一樣的趨勢。印度的種姓制度大家都知道吧。21世紀的今天還生活在印度社會低層的賤民。就是那些幾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國人。冉閔天王招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華子民紛紛回響。漢軍威武!!漢軍威武!!大小胡寇四散而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方才免於重搗古印度人之悲劇。在火焰塔以及滿清人所寫的正史和小說里。都有許多對冉閔的污衊。比如說冉閔被胡人收做義子。但是在南朝的史書從來沒有記載。我們只能通過被人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