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頭蝮屬

矛頭蝮屬

矛頭蝮(B. atrox矛頭蝮屬(學名:Bothrops),又稱槍蝰、矛頭蛇、黃齶蛇,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蛇屬,主要分布於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區。其學名“Bothrops”源自希臘語“Bothros”及“ops”,意指“洞”及“眼睛(或臉頰)”,象徵矛頭蝮鼻孔附近的的頰窩(熱能感測器官)。頭部狹小,呈三角形,因此俗稱“矛頭(Lancehead)”。矛頭蝮在美洲導致許多宗人類遭其咬傷致死的事件,其為禍情況比其它毒蛇更嚴重。目前共有32個物種已被確認。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矛頭蝮 矛頭蝮

矛頭蝮屬下種類繁多,體型大小不一。小者不會超過50至70厘米長,大者則可達200厘米以上的長度。大部分矛頭蝮都有明顯的眼角窩,而且鼻端都向上翹起。矛頭蝮的額冠鱗片排列形式十分多變,眶上鱗約有3至14片,上唇鱗約有7至9片,下唇鱗則有9至11片。身體上有21至29片背鱗,腹鱗約有139至240片,排列成對的尾下鱗則有30至86片。

生活習性

矛頭蝮多於夜間活動,不過也有一些分布於較高海拔的矛頭蝮會於日間活動,在陰天或雨天的時候也有機會在日間出沒。矛頭蝮是陸行性蛇類,然而它們亦兼具攀爬能力,尤其是海島矛頭蝮(B. insularis)更屬於樹棲型的蛇類。

分布範圍

矛頭蝮多分布於墨西哥東北部(塔毛利帕斯州),南至中美洲及南美洲阿根廷一帶,亦出沒於小安的列斯群島中的聖露西亞及馬提尼克,及巴西聖保羅州海岸對開的蛇島。

繁殖方式

卵生,每次產仔5-13枚,自然溫度孵化,孵卵期一般在35-45天。

物種分化

矛頭蝮蛇 矛頭蝮蛇

美麗矛頭蝮 Bothrops alternatus,(Duméril, Bibron and Duméril, 1854) 0 巴西東南部、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北部。

阿根廷矛頭蝮 Bothrops ammodytoides,(Leybold, 1873) 0 阿根廷

庫斯科矛頭蝮 Bothrops andianus,(Amaral, 1923 0 秘魯南部山脈

三色矛頭蝮 Bothrops asper,(Garman, 1884) 0 墨西哥東部及中美洲,包括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哥斯大黎加、厄瓜多及巴拿馬。

矛頭蝮 Bothrops atrox,(Linnaeus, 1758) 0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熱帶低地,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

秘魯矛頭蝮 Bothrops barnetti,(Parker, 1938) 0 秘魯西岸乾燥地區。

B. brazili Bothrops brazili,(Hoge, 1954) 0 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巴西及玻利維亞。

厄瓜多矛頭蝮 Bothrops campbelli,(Freire-Lascano, 1991) 0 厄瓜多、哥倫比亞。

聖露西亞矛頭蝮 Bothrops caribbaeus,(Garman, 1887) 0 小安的列斯群島之聖露西亞。

B. colombianus Bothrops colombianus,(Rendahl & Vestergren, 1940) 0 哥倫比亞。

柯蒂拉矛頭蝮 Bothrops cotiara,(Gomes, 1913) 0 巴西聖保羅州等州份,阿根廷東北部。

紅黑矛頭蝮 Bothrops erythromelas,(Amaral, 1923) 0 巴西。

豐氏矛頭蝮 Bothrops fonsecai,(Hoge & Belluomini, 1959) 0 巴西。

哥倫比亞矛頭蝮 Bothrops hyoprorus,(Amaral, 1935) 0 南美洲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巴西等地區的赤道帶森林。

皮奧食矛頭蝮 Bothrops iglesiasi,(Amaral, 1923) 0 巴西東北部。

海島矛頭蝮 Bothrops insularis,(Amaral, 1922) 0 巴西蛇島。

聖保羅矛頭蝮 Bothrops itapetiningae,(Boulenger, 1907) 0 巴西。

美洲矛頭蝮 Bothrops jararaca,(Wied-Neuwied, 1824) 0 巴西南部、巴拉圭東北部及阿根廷北部。

巴西矛頭蝮 Bothrops jararacussu,(Lacerda, 1884 0 巴西東部、巴拉圭、玻利維亞及阿根廷。

B. jonathani Bothrops jonathani,(Harvey, 1994) 0 玻利維亞中部科恰班巴。

馬提尼克矛頭蝮 Bothrops lanceolatus,(Bonnaterre, 1790) 0 小安的列斯群島之馬提尼克。

B. leucurus Bothrops leucurus,(Wagler, 1824) 0 巴西東部沿岸地區。

洛哈矛頭蝮 Bothrops lojanus,(Parker, 1930) 0 厄瓜多南部。

B. marajoensis Bothrops marajoensis,(Hoge, 1966) 0 巴西北部。

小眼矛頭蝮 Bothrops microphthalmus,(Cope, 1875) 0 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

B. moojeni Bothrops moojeni,(Hoge, 1966) 0 巴西中部及東南部、巴拉圭東部、阿根廷東北部及玻利維亞東部。

諾維特矛頭蝮 Bothrops neuwiedi,(Wagler, 1824) 11 南美洲東部及南部,包括: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及烏拉圭。

圖畫矛頭蝮 Bothrops pictus,(Tschudi, 1845) 0 秘魯山脈。

巴伊亞矛頭蝮 Bothrops pirajai,(Amaral, 1923) 0 巴西中部及南部。

B. pradoi Bothrops pradoi,(Hoge, 1948) 0 巴西。

玻利維亞矛頭蝮 Bothrops sanctaecrucis,(Hoge, 1966) 0 玻利維亞。

委內瑞拉矛頭蝮 Bothrops venezuelensis,(Sandner Montilla, 1952) 0 委內瑞拉中部及北部。

物種毒性

相對其它各種毒蛇,矛頭蝮屬下的蛇是美洲地區大部分人類遭蛇咬傷導致死亡事件的元兇,當中最兇悍的是三色矛頭蝮(B. asper)、矛頭蝮(B. atrox)及巴西矛頭蝮(B. jararaca)。如果被矛頭蝮所咬而未能即時接受適當治療的話,其毒素的致命率高達70%;如果有接受治療的話,致命風險則可減低0.3至0.5%。

矛頭蝮毒素有可能導致的症狀包括:傷口即時劇痛、暈眩、噁心、嘔吐、冒汗、頭痛、傷口周邊廣泛範圍腫脹、嚴重出血、發皰、肌肉組織壞死、頭部孔竅滲血、出現瘀血、斑瘡、血壓急降、心跳加快、因血纖維蛋白原或血小板過低引致凝血異常、咯血、黑糞症、流鼻血、血尿、顱內出血、因低血壓引致的並發性腎衰竭,與及大腦皮質壞死等。另外,被咬傷口附近的皮膚會出現褪色現象,身體及手腳亦可能會出現各種紅疹。普遍而言,中毒者多數因血壓急降引致血流量減少、腎功能衰竭及顱內出血等症狀導致死亡。

保護級別

矛頭蝮屬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