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城隍廟

督城隍廟

濟南督城隍廟位於山東濟南市。東為按察司街,西為泮宮街,北依學前街。城隍作為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和隍原指城牆和護城壕,後城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來祭祀,俗稱城隍爺。後為道教所信奉。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廟,由於濟南是巡撫、府、縣三級治所在,故建有督城隍廟、府城隍廟、縣城隍廟,督城隍廟為最大。

基本信息

歷史

督城隍廟 督城隍廟

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老城區東華街路北,現在北側的大殿遺址已被拆除建房,只有山門、前殿和的倒塌戲台尚存,成為濟南少數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它是山東省現存最大的城隍廟,是濟南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督城隍廟 督城隍廟

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明天順四年(1460年)擴大規模重新建造。崇禎十二年(1639年)毀於大火,次年重新修建。後來又經多次修建才有今天的規模。現存建築多為明末至清代建造。直到民國初期,每年陰曆5月11日這裡都有很熱鬧的演出。原來有三進院落,占地3600平方米,依次是照壁、山門、二門、節孝祠、戲台、大殿、後殿和東西廊廡等。

自明代以來,濟南因是巡撫、府、縣三級治所地,故城中就有督城隍廟、府城隍廟、縣城隍廟相對應,其中最大的就是督城隍廟。

位置

督城隍廟位置圖 督城隍廟位置圖

督城隍廟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老城區東華街路北,東為按察司街,西為泮宮街,北依學前街。山門上的門牌號為東華街5號。

建築結構

山門上隱約可見“督城皇”的字樣 山門上隱約可見“督城皇”的字樣

張潤武《圖說濟南老建築》一書介紹說,督城隍廟主體建築大殿坐北面南,單檐歇山頂,黃綠琉璃瓦覆頂,花脊。平面也為凸字形,殿前抱廈為卷棚頂,現在大殿已蕩然無存。

一座鏽蝕嚴重的拱券石門是督城隍廟的山門,全部用大青磚和石塊砌成,沒有木樑。在山門的門楣正上方鑲嵌著一塊石匾,可以隱約看到“督城隍”3個字。在山門的牆壁上,掛有濟南市人民政府1979年立的牌子,標明督城隍廟為濟南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督城隍廟二門,屋頂覆蓋著綠瓦 濟南督城隍廟二門,屋頂覆蓋著綠瓦

走進山門,迎面是二門過庭,過庭上方綠色琉璃瓦中有黃色的琉璃瓦,呈菱形,有專家稱這叫做“菱形包袱心”,是標準的明代裝飾。二門北側有一棟倒塌了一半的建築,就是戲台,在《圖說濟南老建築》中曾介紹,戲台為凸字型平面,南面是硬山雙坡屋面,北為卷棚歇山頂的戲台。此戲台是濟南舊城八大戲台中最精美的一座,直到民國初期,仍有熱鬧的演出活動。

破敗現狀岌岌可危

有著644年歷史的督城隍廟如今破敗不堪。 有著644年歷史的督城隍廟如今破敗不堪。

2011年2月,曾有人大代表提議,因督城隍廟內大殿倒塌,環境雜亂無序,無人管理。同時院內住有8戶居民,在燒煤取暖、物品雜放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民眾對此多有反映,建議有關部門能夠對督城隍廟撥款修繕,並加強管理。在戲樓旁邊,有三四間瓦房,這裡的租客把日常工作用的車輛、雜物堆放在戲樓下,木材、廢舊塑膠等雜物已將戲樓包圍。

城隍廟附近居民稱,老戲台年久失修,時常有瓦片掉落。颳大風時,又有不少瓦片掉落,險些傷到從戲樓旁經過的居民。有市民曾建議,可以借鑑其他城市的經驗,儘快恢復督城隍廟的原貌,重修戲台,讓它成為山東地方戲的重要演出場所。這樣不僅是老建築可以得到保護,濟南還能多一處體現民俗特色的景點。但迄今為止(2013.3.5)尚無有關部門進行維修和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