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組織胞漿菌病

眼組織胞漿菌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真菌性肉芽腫性脈絡膜病變。世界各地均有傳播,美洲最多見,我國極少見。病源菌一般經肺入侵而發病。

臨床表現

1.多為一眼發病,偶有雙眼同時發病者。2.開始症狀為視物模糊,隨後有視物變形和中心暗點,甚至失明。3.眼底檢查:典型病例表現為黃斑區出血性盤狀脫離;黃斑區棕黑色隆起,約1/4―1/2視乳頭直徑大小,周邊視網膜下有出血,範圍一般不超過2個視乳頭直徑大小。4.少數病例眼底表現為邊緣不清的灰白色扁平圓形隆起斑,或呈散在淡黃色、邊緣整齊的滲出性病源。5.炎症活動可持續數月至數年;6.在黃斑部病變出現之前,一般周邊部或赤道部眼底有播散性病變,表現為周邊眼底或赤道部眼底出現灰白色滲出,互相融合;然後出現白色疤痕及萎縮源

診斷鑑別

診斷依據1.眼部表現,尤其眼底出現黃斑區出血性盤狀脫離。2.既往有組織胞漿菌病病史,或陰道有鈣化源。3.年齡20―45歲。4.組織胞漿菌皮膚試驗陽性。5.補體結合試驗陽性。6.眼底螢光血管造影可見黃斑區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膜

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1.病因治療:抗真菌治療。2.皮質類固醇。3.鐳射光凝治療。用藥原則1.組織胞漿菌病的治療,可以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同時給以皮質類固醇治療,但一般療效不佳。2.眼底螢光血管造影見有視網膜下新生血管時,可用鐳射光凝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