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相關內容

特徵是具有典型的眼球狀構造。基體多為片理髮育的岩石,眼球通常是鹼性長石,最常見的是微斜長石,粒度幾毫米至數厘米不等,常大致平行片理排列,有時晶形相當良好,成為交代斑晶,但多數情況為透鏡狀。眼球有時也可由長石石英集合體組成。眼球狀的分布有時較密集,有時較稀疏,密集排列時常呈串珠狀,並可逐漸過渡到條帶狀。基體部分一般含黑雲母或角閃石較多,具有較明顯的片狀或片麻狀構造,通常為雲母片岩、雲母變粒岩、斜長角閃岩和角閃片岩等,眼球狀混合岩可漸變為條帶狀混合岩或其它混合岩。
在高級變質作用的某些區域,當溫度足夠高,使得物質發生部分熔融,即深熔,產生通常是花崗成分的液體。如果這些液體保持封閉,並在生成它們的岩體內結晶,從而產生...
定義 地質學特徵 岩石學特徵 混合岩的成因眼球狀構造——混合岩化過程中,外來物質沿著片狀、片麻狀岩石注入時形成眼球狀或透鏡狀的團塊,斷續分布,常有定向排列,眼球多為鹼性長石組成,大小不一,有時晶...
眼球狀的構造 關於眼球構造混合岩化作用(migmatitization)是在區域變質作用基礎上地殼內部熱流繼續升高,便產生深部熱液和局部直熔熔漿的滲透、交代並貫入變質岩中,形成混...
簡介 混合岩化作用類型 混合岩化作用的方式注入混合岩(injection migmatite)是主要由注入作用形成的各種混合岩的統稱。
大別山雜岩(包括桐柏雜岩)位於華北變質岩區南緣,分布於皖西南、鄂東北和豫東南三省交匯的桐柏山—大別山地區,主體在皖鄂兩省,大約處於東經113—117和北...
命名: 沿革: 特徵: 備考:東海雜岩(Donghai Complex)的時代屬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分布在江蘇省東海縣一帶,為片岩、片麻岩系。
組成 命名 沿革 特徵 備考1950年趙家驤等勘查皖西霍邱縣葉家集一帶鐵礦時, 稱為太古宙片岩系。1956年《中國區域地層表》草案,把淮河中下游地區(包括霍邱)的變質岩劃歸前震旦紀...
命名: 沿革: 特徵: 備考:山西省地質局區測隊和山西省地質局213隊於1973年共同命名。命名地點為霍縣金溝—大河灘、義城—古縣大南坪以及古縣下冶棚溝。1973年命名以後,1984...
命名: 沿革: 特徵: 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