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髒脈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現的無胃、無神、無根的脈象。是病邪深重,元氣衰竭,胃氣已敗的徵象,故又稱“敗脈”、“絕脈”、“死脈”、“怪脈”。《素問·玉機真藏論》記載:“真藏脈見,乃予之期日。……諸真藏脈見者,皆死不治也。”
根據真髒脈的主要形態特徵,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1.無胃之脈
無胃的脈象以無沖和之意,應指堅搏為主要特徵。如脈來弦急,如循刀刃稱偃刀脈;脈來短小而堅搏,如循薏苡子為轉豆脈;或急促而堅硬,如彈石稱彈石脈等。臨床提示邪盛正衰,胃氣不能相從,心、肝、腎等髒氣獨現,是病情危重的徵兆之一。
2.無神之脈
無神之脈象以脈律無序,脈形散亂為主要特徵。如脈在筋肉間連連數急,三五不調,止而復作,如雀啄食狀,稱雀啄脈;如屋漏殘滴,良久一滴者,稱屋漏脈;脈來乍疏乍密,如解亂繩狀,稱解索脈。主要由脾(胃)、腎陽氣衰敗所致,提示神氣渙散,生命即將告終。
3.無根之脈
無根脈象以虛大無根或微弱不應指為主要特徵。若浮數之極,至數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無根,稱釜沸脈,為三陽熱極,陰液枯竭之候;脈在皮膚,頭定而尾搖,似有似無,如魚在水中遊動,稱魚翔脈;脈在皮膚,如蝦游水,時而躍然而去,須臾又來,伴有急促躁動之象,稱蝦游脈。均為三陰寒極,亡陽於外,虛陽浮越的徵象。
--------------------------------------------------------------------------------
真髒脈是五臟真氣敗露的脈象。五臟的病發展到嚴重階段時,由於該髒精氣衰竭 ,胃氣將絕,而各顯現出特別的脈象,但均沒有“胃、神、根”的脈氣 ,尤其沒有從容和緩之象。
其中,肝的真髒脈弦硬勁急,脈體的緊張度 很高,切按下去像觸刀刃般繃緊;心的真髒脈堅硬而搏手;肺的真髒脈是大而空虛;腎的真髒脈是搏手若轉索欲斷或如以指彈石般的堅實;脾的真髒脈是軟弱無力,快慢不勻(《素問·玉機真髒論》)。真髒脈的出現對診斷某些慢性病的預後具有一定臨床意義,但由於中西醫對臟腑的 概念有所不同,臨症分析時,不宜生搬硬套。
相關詞條
-
真髒
真髒脈學名詞。一種病情危重、難治,預後險惡的脈象。
-
脈診
脈診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又稱切脈、診脈、按脈、持脈。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若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就會受...
簡介 源遠流長 相關因素 臨床意義 脈象圖 -
脈學
脈學是利用切脈診治疾病,是中國診斷學中的一項獨特方法。我國人民很早便發現了人體血液循環的道理,並且發現通過切脈可以觀察內臟器官的病變,有關情況在《周禮》...
起源 中醫脈學演變簡介 在四診中的地位 切脈法 脈的種類 -
頻湖脈學
《頻湖脈學》是我國明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李時珍所做,頻湖脈學也是我國一部醫學著作。它是作者研究脈學的心得。他根據各家論脈的精華,列舉了二十七種脈象。先以簡明...
作者 簡介 脈學七言訣 -
脈弦細
脈弦細註解:細脈 比微脈稍大一點,在指下感覺到只象一根絲線那么小,而且是軟弱無力的。儘管細小,卻始終都可明顯地摸著它,不象微脈那樣模糊不清按:脈來沉細如...
二十八脈象 -
玉機真藏論
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 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
出處 本篇要點 原文與譯文 -
真肝脈
真肝脈是脈學名詞,脈象表現為弦細而堅勁,毫無柔和胃氣,為肝氣敗絕的危候。
真肝脈 例子 -
脈訣
《脈訣》,又名《崔氏脈訣》,由宋朝崔嘉彥撰。公元1189年出版的醫學書籍,主要論述脈學。
簡介 內容 -
心死髒
心死髒脈學名詞之一。
簡介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