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髒味
久病臥床的病人或危重病人,長期食慾不好,如忽然想吃東西,是迴光返照的表現,中醫稱之為“真髒味”,大家如遇身邊人有此情此景,應當引起萬分警惕。
“真髒味”中“味”與“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味蘊含於食物之內,是水谷之氣所化生,任何一種飲食物皆具有酸苦甘辛鹹五味,屬於人體味蕾所能感應到的一種信息。飲食入體經過脾胃氣化,藏之於胃,滋養臟精,其味能隨津液上承於口,變現於外,因此通過五味的表現,可以反映內臟精氣的偏盛偏衰狀況。正如《素問·六節髒象論》所言:“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味為舌的感覺,蘊源於五臟,出之於口,與臟腑密切相關。首先臟腑的精氣化源於五味,《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五味與五臟的關係雖然都很緊密,其中又與心脾的關係最為重要,故心脾有病最能反映於味。
五味對維持臟腑的生理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五臟有著滋養和協調意義,共同維持著五臟精氣的動態平衡。然而臟腑對五味的選擇性又取決於臟腑功能狀態的正常與否,一旦臟腑病變,對五味的取捨能力減弱,就會導致臟腑陰陽偏盛而致病。
五味對人體的生理和病理都有著重要影響,故臟腑有病可以反映於味,通過味的變化,可以了解臟腑的病變,味先兆對臟腑有著重要的預報意義。
久榻病人長期口淡無味,如漸思甘,是脾氣來復之徵兆,但臨床上,危篤病人突然酷思某味是髒機將竭的“真髒味”溢現,是一種回光反照徵象,不可誤認為脾氣來復,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