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藥物治療》主要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真菌生物學,介紹常見致病真菌的分類、形態結構等生物學特徵及實驗室檢查鑑別的方法等;二是抗真菌藥物學,介紹常用抗真菌藥物的作用機制、作用和用途、不良反應等;三是真菌病及其藥物治療,介紹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藥物治療等,重點是真菌感染的藥物治療。書中特別介紹了近年來美國感染病協會最新推薦的念珠菌病、隱球菌病、麴黴菌病的臨床治療指南和中國學者推薦的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治療原則,值得廣大醫務工作者參考借鑑。
目錄
第一篇 真菌生物學
第一章 真菌學概述
第一節 真菌的結構與形態
第二節 真菌的生長與繁殖
一、菌絲的生長
二、芽孢的生長
三、真菌的繁殖
第三節 真菌分類
一、概述
二、真菌種的概念
三、真菌的分類和鑑定
四、常見致病真菌的分類位置
第二章 皮膚癬菌
一、種類
二、結構與形態
三、生長與繁殖
四、致病性
五、實驗室鑑別
第三章 念珠菌屬
一、種類
二、結構與形態
三、生長與繁殖
四、致病性
五、實驗室鑑別
第四章 隱球菌屬
一、種類
二、結構與形態
三、生長與繁殖
四、致病性
五、實驗室鑑別
第五章 麴黴菌
一、生態及種類
二、結構與形態
三、生長與繁殖
四、實驗室鑑別
第六章 雙相型真菌
一、種類
二、結構與形態
三、生長與繁殖
四、致病性
五、實驗室鑑別
第七章 接合菌
一、種類
二、結構與形態
三、生長與繁殖
四、致病性
五、實驗室鑑別
第八章 暗色真菌
一、種類
二、結構與形態
三、致病性
四、實驗室鑑別
第九章 卡氏肺孢子菌
一、分類特徵
二、結構與形態
三、生長與繁殖
四、致病性
五、實驗室鑑定
第二篇 抗真菌藥物學
第十章 抗真菌藥物概述
一、抗真菌藥物發展歷史
二、抗真菌藥物分類
三、抗真菌藥物相互作用
四、抗真菌藥物耐藥
五、抗真菌藥物不良反應
六、抗真菌藥物發展現狀和展望
第十一章 抗真菌藥物作用機制
一、多烯類和非多烯類抗生素
二、唑類抗真菌藥
三、丙烯胺類抗真菌藥
四、嘧啶類抗真菌藥
五、棘球白素類抗真菌藥
六、幾丁質合成酶抑制劑
七、作用於甘露聚糖的抗生素
八、嗎啉類抗真菌藥
九、其他類
第十二章 抗生素類抗真菌藥物
兩性黴素B(80) 灰黃黴素(82) 制黴菌素(83) 克念菌素(84)球紅黴素(86) 曲古黴素(86)
第十三章 氮唑類抗真菌藥物
一、咪唑類
咪康唑(88)酮康唑(89)克霉唑(90)聯苯苄唑(91)
二、三唑類
氟康唑(91) 伊曲康唑(92) 伏立康唑(93) 泊沙康唑(94)
第十四章烯丙胺類及苄胺類抗真菌藥物
第十五章 脂肽類抗真菌藥物
第十六章 其他類抗真菌藥物
第三篇 真菌病及其藥物治療
第十七章 真菌病學概述
第一節 真菌感染與免疫反應
一、概述
二、真菌病的天然免疫
三、真菌病的獲得性免疫
四、免疫應答的實際套用——診斷和疫苗
五、麴黴菌屬的感染與免疫
六、白念珠菌的感染與免疫
七、皮膚癬菌的感染與免疫
八、馬拉色菌的感染與免疫
九、隱球菌的感染與免疫
第二節 真菌病的分類
一、淺部真菌病
二、深部真菌病
第三節 真菌病的診斷
一、標本採集及注意事項
二、常規檢查
三、特殊檢查
四、病理檢查
五、醫學真菌的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檢驗
第十八章 淺部真菌病
一、概述
二、頭癬
三、體股癬
四、手足癬
五、花斑癬
六、甲真菌病
七、疊瓦癬
八、掌黑癬
九、毛結節病
十、癬菌疹
十一、紅癬
十二、腋毛菌病
第十九章 皮下組織真菌病
第一節 著色真菌病
第二節 孢子絲菌病
第三節 青黴病
第四節 毛霉病
第二十章 系統性真菌病
第一節 組織胞漿菌病
第二節 念珠菌病
第三節 隱球菌病
第四節 麴黴病
第二十一章 危重症患者真菌感染
第一節 真菌敗血症
第二節 器官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
第三節 重度燒傷患者的真菌感染
第四節 惡性腫瘤患者的真菌感染
第五節 血液病患者的真菌感染
第二十二章 愛滋病患者真菌感染
第一節 淺部真菌感染
第二節 深部真菌感染
一、念珠茵病
二、隱球菌病
三、組織胞漿菌病
四、孢子絲菌病
五、麴黴病
六、馬爾尼菲青黴病
七、副球孢子菌病
八、肺孢子菌感染
第二十三章 孕婦真菌感染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