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源

真源,詞語,解釋為本源,本性。

拼音:zhēn yuán
釋義:謂本源,本性。
相關文獻:
南朝 梁 劉潛 《和昭明太子鐘山解講》詩:“廻輿下重閣,降道訪真源。”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序》:“緬尋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略,不同浮華,雖垂不載。”
宋 蘇軾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之四:“真源未純熟,習氣餘陋劣。譬如已放鷹,中夜時掣紲。”
明 李贄 《答鄧石陽書》:“於倫物上加明察,則可以達本而識真源。”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故往古之時,人性尤明,真源未失,皆知敬拜天父上主皇上帝。”
地名:
唐乾封元年(666)唐高宗改谷陽為真源後,真源縣城一直設在苦城未再遷徙,後又演變為衛真縣城、鹿邑縣城。真源縣城既今河南鹿邑縣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