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外形特徵
藻體直立,單生或叢生,線形,圓柱狀,高30~50cm,可達2m左右,基部具真江蘺的藻體外形(3張)小盤狀固著器,主幹及頂或否,1~3mm,分枝1~4次;枝多伸長,常被有短的或長的小枝,或裸露不被小枝,向各個方向不規則地互生、偏生或叉分;分枝的基部常略縮,也可看到縊縮的個體,甚至略縮和縊縮的現象同時出現在一個個體上,枝徑0.5~2.5mm,枝端逐漸尖細。紫褐色,有時略帶綠或黃色,乾後變暗褐,體亞軟骨質,製成的臘葉標本不完全附著於紙上。
細部特徵
藻體內部為大的薄壁細胞組成的髓部,細胞呈不規則圓形,徑1真江蘺的細部結構圖65~365μm,壁厚8~24(~40)μm,外圍有3~5層或更多的逐漸變小的皮層細胞;表層細胞常含有色素體,卵形或長圓形,7~10μm×5~7μm,多少有些背斜排列;細胞自皮層向內逐漸增大,故皮層和髓部之間界限不明顯,老時藻體常中空;體表膠質層厚約10μm。
生殖特徵
四分孢子囊呈十字形分裂,偶能看到不規則四面錐形分裂,紫紅色,散生在藻體表面,埋於皮層細胞中;表面觀近圓形或卵圓形,徑40~46μm;切面觀為卵圓形或長圓形,49~69μm×39~49μm,被不變態的皮層細胞包圍。果胞枝由兩個細胞組成。囊果近球形且明顯地突出體表面,660μm×750μm,一般無喙或略具喙,基部不縮或微縮,內部中央有一個融合胞,上面產生很多薄壁細胞組成的產孢絲;果孢子囊產自產孢絲,形狀近於球形或卵形,徑16~23μm;吸收絲無或少見,且數量不多;囊果被由7~13層細胞組成,厚115~250μm;表層細胞一層,長圓形,內部細胞背斜排列,有時在局部地方顯示縱列,除最裡面的2~5層細胞外,其餘的6~8層內部細胞的胞壁不清,細胞原生質體呈星狀,具明顯的次生紋孔連結,囊果被的內面常破碎;囊果的頂端有一囊孔,成熟的果孢子就從此孔放散出去。精子囊窠散生在藻體皮層中,深袋狀“V”型,表面觀呈圓形或長圓形,徑33~50μm或更多,切面觀呈卵形至長橢圓形腔狀,長80~180μm,寬33~100μm,周圍的皮層細胞變態或不變態,頂端有一開口;精子囊色淡,反光強,位於腔壁上。
習性
多生長在潮間帶至潮下帶上部的岩礁、石礫、貝殼以及木料和竹材上,而生長在肥沃、平靜的淺水內灣中的真江蘺藻體更長、更為繁盛。
產地
中國北起遼東半島,南至廣東南澳島,向西至廣西的防城港市沿岸。日本,越南。
簡枝變種
概述
學名:Gracilariaasiaticavar.zhengii
該變種為中國特有真江蘺簡枝變種的細部結構圖(5張)種。
形態特徵
藻體簡單,分枝很少,1~2次,且分枝延長,可達30cm或以上,分歧處腋角圓,枝逐漸變細直至頂端;四分孢子囊、囊果及精子囊同於原變種。
習性
生長在低潮帶至潮下帶上部較平靜的內灣中的石粒或貝殼上。
產地
中國福建省和廣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