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認眾生的心原是離開妄念而有其體的,可謂“真心”。真心是大智慧光明的、偏照世界的、真實識知甚至是具足了超過恆河沙數的不可思議功德的。這個真心就是宇宙的心。
《大乘起信論》的總綱是一心二門說。一心的心是本,是天地之本。一心就是宇宙之心。它是世間和出世間的、物質和精神的一切現象的本質,也是眾生本來具有的成佛的主體和依據。一心既是世界的本原,又是包括一切境界的世界的整體。這樣,對一心就可以從實體和緣起、靜和動兩個方面觀察、分析、即分為二門——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
心真如門,是說心事宇宙一切現象的本體,具有無量的本有的功德,能產生世間和出世間的善因果。
心生滅門,具有體(體性)、相(相狀)、用(作用)“三大”。
相關詞條
-
真如
真如即非真如,假名真如,真如無我,無我一切皆真如。真如者,非實非虛,非真非妄,非有非無,非是非非,非生非滅,非增非減,非垢非淨,非大非小,非子非母,非方...
淺釋真如 法相辭典 佛學次第統編 -
四種緣起
佛學術語,為華嚴宗所歸納之四種緣起思想。華嚴宗之教理系以‘緣起’為主,而於所判立五教之中,除頓教外,分別各說一緣起,即:於小乘教說業感緣起,於大乘始教說...
四種緣起 -
緣起論
關於緣起論,為闡釋宇宙萬法皆由因緣所生起之相狀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論說。與‘實相論’相對稱。為佛教教理兩大系統之一,據說此劃分始於隋代之慧遠。與之相對之實相...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盤寂靜 十二因緣 佛法四諦 -
緣起與性起
緣起,梵文曰Pratityasamutpada,亦譯“緣生”,或作“因緣生”、“緣集”。緣(Pratyaya),意為所由藉、依賴的東西,略當於今所言條件...
概況 定義 介紹 -
隨緣真如
蓋真如有隨緣之德,故真如即萬法也。 而真如又具不變之性,故萬法即真如也。 ”金錍論曰:“應知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
-
不變真如
佛學術語,隨緣真如之對稱。 真如之體畢竟平等,無有變異,故稱不變真如。 此不變之體,隨緣生三界六道之相,稱為隨緣真如。
-
緣起[佛教術語]
緣起(梵語: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語: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術語,一切有為法都是因各種因緣而成,此理即為緣起...
基本含義 引證解釋 佛教教義 -
緣起
緣起,亦名緣生,佛教語。謂一切有為法,皆待緣而起。是“因緣生起”的略稱。緣,意為關係或條件,所謂緣起即諸法由緣而起;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生起變化,都有...
詞義解釋 理論起源 分類 根本原則 三乘認識 -
緣起性空[佛教術語]
緣起性空是佛教用語。所謂“緣起”,就是說:世間上沒有獨存性的東西,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所謂“性空”,就是說:因緣和合所生起的假...
解釋1 解釋2 解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