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沖穴

[解剖]有額肌;當額動、靜脈處;布有額神經內側支。
[主治]頭痛,眩暈,鼻塞,癲癇。
[配伍]配太陽治頭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
定位:在頭部,當攢竹直上入髮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
眉沖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脈經》,別名小竹。在頭部,當攢竹直上入髮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布有額神經內側支和額動、靜脈。主治頭痛,...
功能作用 治法 定位 解剖 主治胞肓穴,在臀部,平第2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簡介 取穴 解剖 主治 刺灸法魚腹山穴微微施力墊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極為承山穴。取穴時應採用俯臥的姿勢,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
基本介紹 穴位名解 臨床運用 穴位治療 功能huāngmén,BL51 足太陽膀胱經穴為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下,旁開3寸。
人體穴位配伍 定位 解剖 主治 刺灸法曲差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位於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
別名 定位 解剖 主治疾病 人體穴位配伍中醫基礎理論名詞。指十二正經加任脈,督脈經穴總合,又稱“經穴”,與“經外奇穴”相對而言。《黃帝內經》分經論穴,記載穴名150個,總穴數為295個;《針灸...
解讀 中醫套用中醫基礎理論名詞。指十二經所統屬的腧穴。據《針灸逢源》所載手太陰肺經11穴,手陽明大腸經20穴,足陽明胃經45穴,足太陰脾經21穴,手少陰心經9穴,手太...
解讀 中醫套用顳顬穴,經外奇穴名。出自《脈經》。位於面部,眉毛外端與眼外眥角連線的中點,膽經瞳子髎穴與三焦經絲竹空穴之間,左右計2穴。皮膚有三叉神經的額神經分支分布,...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主治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