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盾甲龍類名字意為“裝甲”或“僵硬的蜥蜴”,是出現在白堊紀
![盾甲龍類復原圖](/img/e/ca9/nBnauM3XzgTNxUzMyUDM1czM0MTMyYDN3IDMwADMwAjMxAzL1A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一類披甲的鳥臀類恐龍,體外有膜質的骨板覆蓋。主要包括甲龍類和劍龍類。生存於早侏羅世至晚白堊世晚期。近全球分布。
生物詳解
拉丁文名: ankylosaurus
恐龍體長: 7~10米長,2米寬,1米高
恐龍體重: 2噸
生活環境:森林、沙漠
恐龍食物: 植物
生存年代:7000萬年-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
生存地點: 南美洲的玻利維亞,美國的蒙大拿州和墨西哥。
辨認要決: 背上有"甲"一樣的骨板,有些有尾錘
恐龍種類: 鳥臀目·甲龍類·甲龍科
分類:結節龍(無尾錘)和甲龍(有尾錘)
來 歷
拉丁文名字(ankylosaurus)的含義是“結實的蜥蜴”
這個名字是barnum brown在1908年起的
生物介紹
“一隻兇猛的食肉恐龍猛然撲向一隻小恐龍,但是不管它怎么咬、怎么抓,就是咬不住、抓不破那隻小恐龍的身體。原來,小恐龍身上長著一層堅硬的厚甲,簡直就像披蓋
![盾甲龍類](/img/d/8d7/nBnauM3X4ITO3IDNyUDM1czM0MTMyYDN3IDMwADMwAjMxAzL1A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盾甲龍生存於白堊晚期,同時有許多重型的恐龍,像是暴龍(tyrannosaurus)。它的骨質、釘狀的骨板與錘狀的尾巴(又稱尾錘)提供很好保護作用,它的骨骼在蒙他那州發掘到,屬於恐龍族群中最後滅絕的一支。劍龍類從地球上消失了,接替它們的是甲龍類。從自衛手段上看,甲龍已經使自己發展到了頂點;全身披著厚重的甲骨,有的還配有利刺。這種名為林龍的甲龍全長6米,頸部、痛部和身體兩側部覆蓋著骨質甲片,甲片上密布著脊突。皮膚厚實似皮革,極具韌性。臀部上方至尾巴的大部分豎立著尖如匕首的棘刺,身體兩側也各有一排尖刺。這種嚴密的防範措施,抵擋住了大部分的食肉者。
盾甲龍是一類以植物為食、全身披著“鎧甲”的恐龍。它們一般有五六米長,後肢比前肢長,身體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緩慢爬行,看上去有點像坦克車,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