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1941年6月3日,日偽軍步、騎、炮兵300餘人,附炮6門、輕機槍10餘挺、擲彈筒10餘個,從安徽省盱眙縣(今屬江蘇省)城出動,向枳頭橋、三角莊一帶進犯。新四軍第2師第4旅第10團奉命阻擊,以第l營在高莊一帶,第2營第5、第6連在永興集,從兩面側擊敵人,第4連在木店(穆店)正面堵截。經4小時激戰,日偽軍又有500餘人分兩路前來增援。新四軍頑強抵抗,將敵擊退,並收復枳頭橋。此次戰鬥斃敵100餘人,傷敵數人;新四軍亡19人,傷14人。
新四軍在淮南盱眙阻擊日偽軍進攻的戰鬥。
1941年6月3日,日偽軍步、騎、炮兵300餘人,附炮6門、輕機槍10餘挺、擲彈筒10餘個,從安徽省盱眙縣(今屬江蘇省)城出動,向枳頭橋、三角莊一帶進犯。新四軍第2師第4旅第10團奉命阻擊,以第l營在高莊一帶,第2營第5、第6連在永興集,從兩面側擊敵人,第4連在木店(穆店)正面堵截。經4小時激戰,日偽軍又有500餘人分兩路前來增援。新四軍頑強抵抗,將敵擊退,並收復枳頭橋。此次戰鬥斃敵100餘人,傷敵數人;新四軍亡19人,傷14人。
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魏軍北撤途中圍攻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遭宋守軍頑強抵抗而失敗的作戰。
盱眙簡介 北魏·劉宋盱眙之戰 宋蒙盱眙之戰舊縣戰鬥是指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在淮南進攻日偽軍據點舊縣的戰鬥。
舊縣戰鬥 相關他們抗日戰爭時期,洪澤湖上大規模的武裝剿匪戰鬥,是我黨我軍鞏固和擴大淮北津浦路東敵後抗日根據地,打通淮北與蘇北、淮南幾塊根據地的聯繫,支援路西反頑鬥爭的一次...
背景介紹 湖匪狀況 新四軍進剿王橋戰鬥,是第二次反“掃蕩”中的一次主要戰鬥,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氣焰,不久,東坎日偽軍也被迫撤退。
觀音寺境內的三河歷史上僅是一條較大的澗溝,名曰“衡水”。 三元宮東廂偏房有20多間,均門朝西。 觀音寺三元宮,歷史上每年正月十四日廟會最為熱鬧。
石壩戰鬥是指1945年新四軍在淮南進攻日偽軍據點石壩鎮的戰鬥,此次戰鬥,擊斃日軍官1人、偽軍1人,傷偽軍官1人、士兵6人,俘偽軍中隊長以下73人,繳獲小...
石壩戰鬥 相關他們歷史沿革春秋時,盱眙名“善道”,屬吳國,曾是諸侯會盟的地方;戰國時,後楚國東侵擴地至泗上,盱眙為楚邑,名曰都梁。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度時,盱眙建縣,縣名初為“盱台”,後為“盱眙”。建縣時間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歷史沿革盱眙縣(城區)春秋時,盱眙名“善道”,屬吳國,曾是諸侯會盟的地方;戰國時,後楚國東侵擴地至泗上,盱眙為楚邑,名曰都梁。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度時,盱眙建縣,縣名初為“盱台”,後為“盱眙”。建縣時間在秦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箇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
背景 會戰經過 戰爭結果 兵力對比 歷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