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西安·戈爾德曼

盧西安·戈爾德曼,1913年6月20日生於布加勒斯特,1970年10月3日在巴黎逝世。代表作品《悲劇的形上學》(選自《靈魂與形式》)、《小說的理論》以及《歷史和階級意識》

Goldmann,Lucien
1913年6月20日生於布加勒斯特,1970年10月3日在巴黎逝世。
戈爾德曼30年代期間在維也納求學時,接觸了盧卡奇的早期著作——特別是《悲劇的形上學》(選自《靈魂與形式》)、《小說的理論》以及《歷史和階級意識》,最後這部著作對他的思想起了深遠的影響作用。其他的主要影響來自讓·皮亞傑的“遺傳認識論”,還有60年代期間馬爾庫塞提出的關於有組織的資本主義乃是控制資本主義內部矛盾的手段這一論點。這種觀點在戈爾德曼的《論小說社會學》和他的新版《人文科學與哲學》中可以看到。
戈爾德曼從盧卡奇關於階級意識的探討中受到啟迪,從而制定了他自己的有關批判理解的概念結構。這種概念結構是以“主體和客體的部分一致”這種觀念作為中心,從而使一種“超個人主體”的“統一世界觀”的產生成為可能。據戈爾德曼看來,只有“超個人主體”才具備這樣的客觀能力,即通過一種“儘可能高的意識”而在哲學、藝術和文學上達到很高的水平,而相形之下,個人的意識則具有種種偶然性和局限性。由此可見,從事文化創造的真正主體便是“集體的主體”,它表現出歷史意識的各種“重要結構”,以回答置身於能動的社會總體之內的一個社會集團或階級的決定與要求。
戈爾德曼發表了兩篇博士論文:一篇關於康德,發表於蘇黎世;另一篇關於拉辛和巴斯噶,發表於巴黎;這兩篇論文都涉及詳細的歷史調查。在這以後,他的興趣主要轉移到方法論和超理論問題上。他在許多文章中探討了這些問題,這些文章最初以論戰的形式發表,後來被收集為多卷本。他從事創作的時候,正是結構主義在法國處於高度流行的時期,他力圖闡明自己的立場,極力要在這個領域中發出批判的呼聲。然而,當他把結構主義稱為教條主義的片面性並對它持反對立場的同時,卻把他自己的方法稱為“本源的結構主義”,以此來堅持其歷史的廣度。大大出乎他自己意料的是,他的最流行的作品竟是一卷本的文集《論小說社會學》,該書曾幾度再版,發行量很大。該書在重新恢復盧卡奇的《小說理論》中的若干重要原則的同時,要比那位匈牙利哲學家以極端得多的形式強調了物化的力量;它把盧卡奇早期著作中的原始主題跟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中的觀點結合起來,並且在所謂積極的中介要從大規模具體化的現代資本主義世界中消失的情況下,尋找理解“新的小說”的關鍵。在這個時期,否定性的概念在他的思想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他把“結構化”與“非結構化”兩者對立起來,堅持認為“工業社會的進化創造了若干不可逆轉的形勢”。由於把這樣一種背景看作是具有毀滅性的社會癱瘓並對它持反對態度,戈爾德曼熱烈地歡迎1968年5月事件,把該事件看作是一種解放的行動。他曾希望把自己的樂觀主義政治觀點轉化為一種新的理論洞察力,但他並沒有活到實現自己願望的那一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