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總統、胡圖族人哈比亞利馬納的座機在基加利上空被飛彈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該事件立即在盧全國範圍內引發了針對圖西族人的血腥報復。7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衛隊殺害了盧安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3名部長。在此後3個月裡,先後約有100萬人被殺,其中絕大部分為圖西族人。飛機失事是導致種族屠殺的直接原因,但究其內部原因則是盧安達胡圖族與圖西族兩部族長期以來矛盾衝突的直接碰撞。20世紀60年代以前,僅占人口10%—15%的圖西族在盧安達占據統治地位,88%的政府官員都是圖西族人,並擁有絕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盧安達南部的胡圖族農民開始反抗圖西族貴族的統治並掌了權,把土地重新分配給無地的人,許多圖西族貴族逃到了鄰近國家。1962年盧安達宣布獨立後,圖西族和胡圖族多次發生衝突,戰事持續不斷。
相關資料
地處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國”之稱的盧安達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1992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47個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1994年的內戰和種族屠殺給盧安達帶來了巨大災難,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國家雪上加霜,大批勞動力喪失,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大屠殺還使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全國14歲以下的兒童約占總人口的40%,許多婦女成為寡婦,至今仍有大量逃亡鄰國的胡圖族極端主義分子滲入鄰近國家,給這些國家的安定帶來負面影響。
今年2月13日,盧安達總統卡加梅在非洲互查機制首屆論壇上宣布,今年4月盧安達全國上下將舉行盧安達大屠殺10周年紀念活動。3月26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盧安達大屠殺1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防止盧安達大屠殺事件重演。他希望各國人民回響盧安達政府的提議,在每年的4月7日中午12時默哀1分鐘,以追思過去,警世未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1994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設立了聯合國盧安達戰犯法庭,審判犯有大屠殺罪的嫌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