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盛振文 山東協和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院長、教授](/img/d/b83/nBnauM3X0YTOzUjMzIzMwAzM5ITMyYTOwMDMxADMwAzMxAzLyM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盛振文:山東協和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院長、教授。山東省民辦教育先進個人,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民辦教育“十佳校長”,山東省民辦教育創新人物。
就讀EMBA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個人成就
桃李不言也芬芳--記第四屆山東省教學名師盛振文
2008年教師節前夕,一個業內人士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省政府召開的山東省慶祝2008年教師節電視會議教學名師頒獎儀式上,他就是第四屆山東省教學名師獲得者、山東協和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兼院長盛振文教授。
熟悉盛院長的院外人,只知道他是一位民辦教育的熱心者、一位好院長,獲得過諸多榮譽,這些幾年,學院先後被山東省人事廳教育廳評為“山東省民辦教育先進集體”、被山東省民政廳評為優秀民辦非企業單位、被中國國際教育家協會評為“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十佳職業學院”。個人先後獲得山東省民辦學校“十佳校長”、山東省民辦教育先進個人並榮記三等功、山東省民辦教育創新人物和濟南市職業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
而盛振文院長在教學和科研上也是一把好手,取得不菲的成績,只有協和人深知。
“我是院長,更是一位教師”
![盛振文教授](/img/3/bfb/nBnauM3X4czMzEzNzIzMwAzM5ITMyYTOwMDMxADMwAzMxAzLyM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盛振文常說:“我是院長,更是一位教師”,並以實際行動注釋了自己的話。他作為一名學院院長,是學校的管理者,是一位誠信辦學人,為山東省的民辦教育做出了貢獻;作為一名學院教授,他是學生的老師,是一位身不離教學崗位,心不離廣大學生,並在教學上頗有成就的優秀教師。
院長,教師,兩個角色一塊演,兩付擔子一肩挑,盛振文不知累地前行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道路上。無論學院管理工作再忙、事情再多,他作為富有理論厚度和實踐經驗的中醫教育工作者,沒有丟掉中醫教學工作。他擠時間,安排自己,更多地走向教學第一線,走上面向學生的講台。
他在中醫教學中,始終堅持教書與育人的有效結合。教育目的告訴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樣做人,也就是說,讓學生懂道理、明事理、通情理、知倫理。教書育人,曉之以理,是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責,盛振文教授很好地履行了這一職責。要讓學生“明”理,作為一名中醫教師,就是要把中醫的優秀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
中醫學是偉大的祖國醫學,伴隨著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一道走來,有著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底蘊和成果,“仁愛”思想是中醫道德規範的基本準則。因而中醫學具有自然與人文雙重屬性,中醫教學必須遵循這一規律和特點。盛振文教授在中醫教學中,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用傳統文化陶冶人,用現代文化塑造人,用專業知識培育人,注重綜合素質教育,努力培養思想品行端正、專業技術過硬和創新意識較強的高素質人才。並把增強社會責任感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增強社會責任感成為他常講的一句話。他言之以理、導之以行、示之以范,作為一所民辦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人,不看重經濟利益,在辦學過程中以拳拳仁愛之心和強烈社會責任感所表現出來的實際行動,深深地教育了廣大學生。如帶頭並多次為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愛心捐款、為貧困學生熱心捐資助學。再如他倡導和組織的為山東各地農村免費培訓鄉村醫生,至今已舉辦33期培訓班,免費培訓8000餘名鄉村醫生,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反響。
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盛振文教授始終秉承一種理念: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為此,他認真學習和挖掘中醫專業相關的新知識、新理論、新進展、新觀點,整理資料,潛心備課,巧妙運用,自然穿插,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科學設定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理論聯繫實際,人文融入專業,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吸引學生,避免枯燥乏味,防止呆板生硬。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始終貫穿“教書育人”這條主線,把教知識與教思想有機統一起來,使育人的工作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育人的內容達到讓學生入耳、入腦、入心的效果,從而把中醫基礎理論教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他在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所付出的心血獲得回報,教學效果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中醫基礎理論》課程,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2006年度高等學校省級精品課程。作為省級精品課程的主講教師,他感到很欣慰,但他沒有停止進取的步伐,在教學之路上繼續前行。
“教學改革就在教師身邊”
凡是接觸過盛振文教授的人都感覺到,他是一個熱情洋溢、思想活躍、思維敏銳的人。對任何事物,不僅有著感性的認知,更是有著理性的思考,這種思維在教學中得以充分的體現。
他多次在學院教學工作會議上講,“教學改革就在教師身邊”,這不僅是他對全體教師的要求,也是自己的承諾。他在教學實踐中勤奮地兌現這個承諾,率先垂範地進行改革。
他從事中醫教學多年,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兩手抓,一手抓教學,一手抓改革,善於發現和攻克教學中的難點,勇於創新和推進教學改革,教學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其成果運用於教學中,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和水平。
在教學改革上,盛振文教授和有關教學人員把注意點放在《中醫診斷學》的教學模式上。認為《中醫診斷學》的內容繁雜,涉及到數百個症、證、病,且學時偏少,教學方法單一,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被學生認為是一門很難學的課程。為此,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他和其它教學人員一道,決心改革《中醫診斷學》原來的課堂教學模式,把選題的基點放在創新上。
依據“組合”的原理,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過反覆探索和總結,最終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法,即“組合式教學法”。通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中醫診斷學》教學中的比較教學,期末考試時,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平均成績分別為78.4分和69.3分,爾後又進行了12個問題的統一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組合式教學法,學生樂於接受並受益匪淺,認為是一種效果明顯的教學方法。
組合式教學法的創建和套用,成功地解決了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的矛盾,是一種全新而優秀的課堂教學方法:一是全面提升了教學最佳化程度,教學內容歸納概括、變繁為簡、知識量大;二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學習方法,由老師“教會”變為學生“學會”;三是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四是活躍了課堂氣氛,教與學互動,真正把教材中死板的內容盤活,體現出教“活”與學“活”的原則。
此項成果在2005年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山東省教學成果三等獎,其論文發表在《中醫教育》刊物上,先後兩次在全國中醫診斷學教學研討會上進行大會交流。並先後在省內外的兄弟院校予以推廣套用,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因此,由盛振文教授領銜的《中醫診斷學》教學團隊,2008年5月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之後,盛振文教授把教學改革的觸角伸進了中西醫教材里。在中西醫臨床醫學教學實踐中,他感到還沒有專門的系統的高職高專中西醫臨床醫學的教材,用其它普通高校的通用教材代替,勢必會影響此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他把視野放遠全國,進行了深入的現狀調研。針對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尚缺中西醫臨床醫學教材的現狀,於2004年初,成立了以他為主任委員、學院有關教授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等10多所大學專家參加的編寫委員會,編寫出版了中西醫臨床醫學高職高專系列教材(共18冊),填補了我國高職高專中西醫臨床醫學教材建設的空白。這套專門為學生打造定做的中西醫臨床醫學高職高專系列教材,在教學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獲得了可喜的效果,展示了系列教材的特色性、專門性、適用性,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其中的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教材已推薦到省教育廳參加優秀教材的評比。
教學改革對於盛振文來說,只是做好教學大文章中的一個小逗點,沒有句號,沒有結尾,還將繼續寫下去,期待他有更多的精彩。
“教師不僅要教學 ,也要搞科研”
“教師不僅要教學,也要搞科研”,出自盛振文教授的話語,出自他的辦學理念,並在實踐中彰顯效果。
圍繞教學搞科研,運用科研成果促教學。盛振文教授不因為是民辦高校而短視或弱視,在實踐中切實領悟到這個道理,看到了科研工作對高校人才培養和教學質量的積極推進作用。他在參與教學實踐的同時,積極帶頭走進科研深處,勇於探索未知之迷。
盛振文教授在教學科研課題的研究上,發揚不斷進取、潛心研究的精神,與其他教學人員一道做起了科研課題。
首先,在《視器與視覺傳導路標本製作及套用》的科研項目上取得成果。 2005年,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開創了山東省民辦高校獲得高等次科研成果獎項的歷史。
2006年,他領銜開展的《肝氣的生理特性及肝氣病辯證用藥標準之研究》科研項目順利完成,其成果獲得當年度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他帶頭開展科研並獲得高等次科研成果獎項的舉動,極大地鼓舞和調動了廣大教學人員的積極性,許多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師也走進了科研領地,展開了科研工作。2005年以來,全院共有13項科研成果獲得省級三等獎以上的優秀科研成果獎。
目前,學院在省教育廳的13項省級科研立項項目中,盛振文教授領銜的科研項目占4項,可見他的科研意識和表率作用,沒有因為是院長管理工作繁忙而弱化。他在科研領域裡是一名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勇者。
積極帶頭和組織廣大教師開展科研工作,並在山東省民辦高校系統中最先獲得高等次科研成果獎項,這是協和職業技術學院的榮耀,也是一院之長盛振文教授戰略眼光的閃亮落點。
他辦學校,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以及科研工作中,既積極組織,又勇於參與。這幾年在科研工作中獲得了可喜的回報。這個回報,不只是給他個人,更是給予整個學校,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知名度。
這就是我們認識的盛振文教授--第四屆山東省教學名師,在教學、教改和科研中的幾個片段,不曾有過媒體的報導及宣傳,可謂是桃李不言也芬芳。
服務組織
山東協和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協和職業技術學院創辦於1993年,2003年納入國家統招計畫,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民辦高等專科院校。學院坐落於山東省省會濟南,分東、西、北三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1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29.05萬平方米。學院現有任課教師843人,在校生15000餘人,其中普通高職專科生10738人。
學院下設計算機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建築工程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7個二級學院、1個基礎部、3個教學中心;有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個,國家職業技能鑑定站3個,附屬醫院3所,校外實訓基地87個;現開設33個統招專業, 2009年在全國16個省市招生。
學院現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6474.84萬元,擁有各類教學實驗、實訓室144個。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3030個,教學用計算機1200台,形成了完善的校園網路體系。學院圖書館現有館藏文獻158.6萬冊,其中紙質文獻93.6萬冊,電子文獻65萬冊,各類期刊1500種,報紙118種,設有閱覽座位2600個。
學院注重內涵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斷加強教學改革,形成濃厚的教研科研氛圍。現有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教學名師1名,統編系列教材5套(54冊);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4項、三等獎10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級教學改革立項項目2項,科研改革立項項目14項;中國解剖學學會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各1項;省級精品課程6門、校級精品課程24門;省級示範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校級特色專業5個。
2008年,學院以“優秀”成績通過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學院醫護實訓中心(護理)被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經貿委、山東省財政廳列為省“十一五”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中央財政給予專項資金建設。
學院將繼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走產學相結合的改革發展道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把學院建設成一所人才培養質量高、辦學特色鮮明、人民滿意的普通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