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皮膚齶口線蟲病又稱齶口線蟲病,是因感染棘頜口線蟲的幼蟲而引起的一種少見皮膚病。貓、狗、豬等動物為其宿主,而人常為宿主。當人吃了未煮熟的魚肉,則幼蟲可在人的皮膚引起移行性皮疹。但在人體內該蟲不會發育為成蟲。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均有報導。
發病機理
在活檢皮損中,可找到棘頜口線蟲的幼蟲,周圍有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漿細胞、淋巴細胞和異物巨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
皮損是因幼蟲在皮內、皮下組織或肌肉內移行所致。故皮疹具有遊走性、間隙性和非凹性水腫,類似血管性水腫,偶有匐形疹的表現。皮損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軀幹部。大小和形態不一,色微紅或正常膚色,微高出於皮面。自覺瘙癢和刺痛。蟲體停留在組織內,可形成結節或條索狀的腫塊,甚至膿腫。當蟲體侵襲其他組織的臟器時,可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
診斷標準
在流行區,有食生魚或未煮熟魚肉或雞肉的病史及典型臨床表現。活檢皮損中找到蟲體即可確診。需與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相鑑別。
治療方法
尚無有效療法,但採用下列方法可取得較好療效。
1、藥物治療:口服噻苯咪唑每次50~100mg,3次/d,7~10d為一療程。
2、手術治療:當皮損較深,體積不大、數量不多時可行外科切除術。
3、冷凍治療:對淺表性皮損,可進行冷凍治療。
疾病預防
禁食生魚和未煮熟的魚肉或雞肉;不飲生水;消滅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