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生地30g,當歸9g,赤芍9g,黃芩9g,苦參9g,蒼耳子9g,白蘚皮9g,地膚子9g,生甘草6g。
處方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主治: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丘疹性濕疹。
方劑功效:涼血潤燥,祛風止癢。
各家論述:生地、當歸、赤芍涼血潤燥;黃芩、甘草清熱解毒;蒼耳子、苦參、白鮮皮。地膚子祛風除濕,清熱止癢。此方適用於血熱風燥之證,起紅色丘疹,瘙癢極甚,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等。
相關詞條
-
癬
癬(tinea)是黴菌引起傳染性皮膚病,可分淺部黴菌病和深部黴菌病,而肛擊皮膚癬必淺部黴菌病。它多由股癬蔓延至肛門、會陰、臀部所致。夏季多發,冬季少見。...
概述 病因病理 臨床症狀及類型 治療 預防措施 -
皮癬菌病
型皮癬菌病繼發感染者)清熱解毒利濕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方,錄自《古今醫方...、普癬水等。礬湯、皮膚外洗二方或蘇蒲洗方,水煎浸洗後,再外撲皮癬菌病粉...下注或因久居濕地染毒所致。皮癬菌病發病率高和足部解剖特點有關,包括足跖部...
病症介紹 分類 ICD號 流行病學 腳癬病因 -
癬病
癬是發生於表皮、毛髮、指(趾)甲的淺部真菌性皮膚病。
病因病機 病因 流行病學 臨床類型及症狀 診斷與鑑別 -
風癬湯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風癬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具有養血和營,消風止癢的功效。主治血虛風燥,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症見皮損肥厚浸潤,瘙癢劇甚,舌質...
-
春癬
“春癬”又名桃花癬,亦稱杏癍癬,春季好發於雙頰和額部,多見於兒童和青年。表現為孤立、邊緣界線清晰、圓形或橢圓形錢幣大小的斑塊,表面乾燥,附有少量細碎灰白...
症狀 發病部位 發病原因 預防 治療 -
桃花癬
桃花癬見《外科證治全書》卷四,指吹花癬。其實“桃花癬”並不是“癬”,而是單純糠疹、脂溢性皮炎及春季性皮炎等皮膚病的總稱。主要表現為皮膚乾燥、粗糙,有的人...
簡介 病灶 臨床表現 鑑別 相關類型 -
木賊榮皮湯
藥物組成:木賊15g,麻黃12g,紫荊皮12g,白鮮皮12g,地膚子12g,蒼朮20g。 處方來源:《浙江中醫雜誌》(1983;6:257)。 方劑主治...
-
川木槿皮
川木槿皮,乾燥的莖皮或根皮呈半圓筒或圓筒狀,長15~25厘米,寬窄及厚薄多不一致,通常寬0.7~1厘米,厚約2毫米。外皮粗糙,土灰色,有縱向的皺紋及橫向...
簡介 成分 鑑定 原形態 功效 -
濕癬
濕癬是一種病名,皮膚濕瘍之一。《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五:“濕癬者,亦有匡郭,如蟲行,浸淫色赤濕癢,搔之多汁成瘡……其里亦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