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學術(語言文獻卷)

北大中文系在本學科的形成和發展中始終是站在前沿的,其經驗得失可以影響一門學術史的脈絡。 我們編這部文集,首先也是看重學術史的意義,試圖以此概覽北大中文系的學術變遷,同時也可以從一側面探究中文學科近百年的歷史足跡。 近百年來,先後在北大中文系任過教職的學者數百人,這本文集只選取了其中最有成就和學術影響的62人,都是已經逝去的先賢。

內容介紹

《百年學術:北京大學中文系名家文存(語言文獻卷)》主要內容:北大中文系學術鼎盛的時期是二、三十年代,以及院系調整,清華、燕京等校中文系合併到北大後的那一段時期,其在中文學科的學術建樹上對全國相關的系科有過輻射性的影響。北大中文系的學科特色,也主要在這些時期所形成。北大中文系在其發展的各個階段,那些著名學者的學術理路和風格可能彼此不同,甚至互相砥礪,但都對學術抱有嚴肅誠摯的態度,共同形成了嚴謹和創新的學風。這是北大中文系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值得彰揚和繼承的優良傳統。北大中文系在本學科的形成和發展中始終是站在前沿的,其經驗得失可以影響一門學術史的脈絡。我們編這部文集,首先也是看重學術史的意義,試圖以此概覽北大中文系的學術變遷,同時也可以從一側面探究中文學科近百年的歷史足跡。
近百年來,先後在北大中文系任過教職的學者數百人,這本文集只選取了其中最有成就和學術影響的62人,都是已經逝去的先賢。一看目錄上所排列的名單就可以知道,他們不但是北大中文系不同歷史階段的學術代表,也是對本學科的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先驅,其中不少人的影響遠遠超出於本學科範圍。限於篇幅,每位先賢只選取其一篇論作,大都是他們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有的為了照顧篇幅,則選收了文字較短的篇什。論文的選擇曾反覆徵詢有關專家的意見,並經過系學術委員會和部分資深教授的討論。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是一個寬泛的學科,其實又可以分出古代文學、現代文學、漢語史、現代漢語、古典文獻和文字學等不同的分支學科,也就是通常說的二級學科。《百年學術:北京大學中文系名家文存(語言文獻卷)》所選的論作涉及到所有這些分支學科,許多文章的論述又非常專門化,因此一般讀者讀起來可能會覺得龐雜,但這種“雜”的印象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本學科發展的多種紋理。和當今常見到的那些大而無當的高頭講章比較起來,《百年學術:北京大學中文系名家文存(語言文獻卷)》所選的眾家先賢名作顯得那樣殷實,別有一種學術的尊嚴氣度。如果讀者特別是青年學生能從這本文集中領略到那種嚴謹求實而又不乏創新銳氣的學風,多少識得什麼是真正的大家風範,那么我們編書的第二個目的也就達到了。
當然,編這本文集還有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一種紀念,我們要以這種普通的形式紀念所有那些為北大中文系的創建和發展獻出過智慧與辛勞的先哲前賢,當然也包括那些文章未能被收集進這部文集中的前輩老師。還當感謝所有從中文系畢業的校友以及所有關係北大中文系,為中文系建設作出過貢獻的人們。
這部文集初版是在1998年,北大正百年校慶之時。現在又十年過去了,北大正迎來110周年華誕,我們增訂再版這部文集,增加了八位學者的論作。他們都是近十年間離開我們的,藉此對他們表示深切的懷念。
編就這部書,我們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同時也有一種學術的自豪和自信:前輩學人給我們留下如此豐富的學術遺產。溫習光榮的歷史也使我們產生一種緊迫感:在新的形勢下,北大曆來作為“新學之冠”的地位面臨挑戰,北大中文系的優勢地位也不可能總是無可爭議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兢兢業業,適應新的時代,發揚優良的學統,把前人所建樹的學術事業繼續向前推進。
——溫儒敏 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