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二十五史精選(全四冊)

史記卷五七伯夷列傳 史記卷六五商君列傳 史記卷七五魏公子列傳

內容介紹

《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1冊-第4冊)(套裝全4冊)》共包括《白話二十五史(第1冊):先秦 秦漢(精選)》、《白話二十五史(第2冊):三國 兩晉 南北朝 隋(精選)》、《白話二十五史(第3冊):唐 五代 宋 遼 金(精選)》和《白話二十五史(第4冊):元 明 清(精選)》4冊。《二十五史》是二十五部紀傳體史籍的總稱。它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全套史書總共三千五百零六卷,四千餘萬字,為我國古代史籍中的鴻篇巨製。
這套史書的修撰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第一部史書《史記》成書於漢武帝時期(即公元前2世紀後期),《新元史》於1920年全部脫稿,整個編撰過程綿延兩千多年。是一部從黃帝至明亡的完整而又系統的編年大事記,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
為了使讀者對中國歷史有連貫的了解,《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1冊-第4冊)(套裝全4冊)》把記載清朝歷史的,體裁又與《二十五史》相同的《清史稿》選譯若干篇,附於書末。各史所選以“本紀”、“列傳”為主,《史記》則有“世家”、《晉書》則有“載記”,都是完篇,不作刪節。目的在於讓讀者對傳主的事跡,以及相關的歷史事件,有一相對完整的認識。
對各史“本紀”、“列傳”取捨的標準是:(1)選取各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的代表人物或知名人物的專篇。(2)個別人物雖然不是某個領域的代表人物,但由於藝術作品的渲染和影響,為一般人所熟知,這些人物的專篇亦有選擇地加以收錄。(3)不同史書中有關一人的“本紀”、“列傳”,只選取一篇。取捨時,主要考慮撰寫時代的早晚、內容是否充實、記事是否嚴謹、各史之間篇目的平衡等因素。
《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1冊-第4冊)(套裝全4冊)》不錄各史原文,只收譯文。譯文使用書面語言。既不摻雜大白話,也避免半文半白。盡力做到文字通俗、流暢、簡練。原文中的地名、官名、稱謂,在譯文中直接移用,不加翻譯。

作品目錄

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一冊·先秦 秦漢 史記前言五帝本紀 史記卷一秦始皇本紀 史記卷六項羽本紀 史記卷七高祖本紀 史記卷八呂太后本紀 史記卷九孝文本紀 史記卷一○魯周公世家 史記卷三三晉世家史記卷三九孔子世家 史記卷四七陳涉世家 史記卷四八蕭相國世家 史記卷五三曹相國世家 史記卷五四留侯世家 史記卷五五絳侯周勃世家 史記卷五七伯夷列傳 史記卷六孫子吳起列傳 史記卷六五商君列傳 史記卷六八孟嘗君列傳 史記卷七五魏公子列傳 史記卷七七春申君列傳 史記卷七八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記卷八一屈原賈生列傳 史記卷八四淮陰侯列傳 史記卷九二劉敬叔孫通列傳 史記卷九九李將軍列傳 史記卷一○九衛將軍驃騎列傳 史記卷 漢書前言蘇武傳 漢書卷五四張湯傳 漢書卷五九張騫傳 漢書卷六一司馬遷傳 漢書卷六二霍光傳 漢書卷六八趙充國傳 漢書卷六九王莽傳上 漢書卷九九上王莽傳中 漢書卷九九中王莽傳下 漢書卷九九下 後漢書前言光武帝紀上 後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下 後漢書卷一下馬援列傳 後漢書卷二四班彪列傳 後漢書卷四○班超梁慬列傳 後漢書卷四七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後漢書卷四九黨錮列傳 後漢書卷六七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二冊·三國 兩晉 南北朝 隋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三冊·唐 五代 宋 遼 金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四冊·元 明 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