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文學名:白蛾蠟嬋拉丁學名:Lawanaimitatewalker
別稱:青翅羽衣、白雞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綱:昆蟲綱Isecta
目:同翅目
科:蛾蠟蟬科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
形態特徵
成蟲雌成蟲體長19.8—21.3毫米,雄成蟲體長16.5—20.1毫米。初羽化時黃白色至綠色,被白色蠟粉。頭部前額稍尖,向前突出,複眼圓形,褐色,剛毛狀觸角在複眼下方。前胸背板較小,中胸背板發達,上有3條縱隆脊。前翅略呈三角形,有蠟粉。後翅較前翅大,半透明,質薄。靜止時雙翅豎立。後足發達,善跳。
卵
長橢圓形,長約1.5毫米,淡黃白色,表面有細網紋,產卵成塊,每塊10—30粒,常互相連線排成1縱行。
若蟲
末齡若蟲體長7—8毫米,稍扁平。胸部寬大,翅芽發達,末端平截。腹部末端呈截斷狀,有1束長白色蠟質物附著其上。後足發達,善跳。全體白色,被白色蠟粉。
生活習性
白蛾蠟蟬1年發生2代,以成蟲在茂密枝葉上越冬,翌年2—3月間天氣轉暖後,越冬成蟲開始取食、交尾、產卵。成蟲集中產卵於嫩枝或葉柄上。第1代卵盛孵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4—5月為第1代若蟲高峰期,成蟲盛發於6—7月間;第2代卵盛孵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8—9月為第2代若蟲高峰期。第2代若蟲從9月中旬起開始羽化為第2代成蟲,天氣轉冷後,第2代成蟲進入越冬階段。初孵若蟲群集危害。隨著齡期增大,若蟲成群上爬或跳動。在陰雨連綿或雨量比較多的夏秋季,該蟲發生較重。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結合果樹整形修剪,剪除無效枝、過密的枝葉和著卵枝梗,適當修剪被害枝,以減少此蟲的產卵和為害。
藥劑防治對越冬成蟲、各代成蟲羽化盛期和若蟲盛孵期,及時挑治1~2次。有效的藥劑品種有:80%敵敵畏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加0.2%洗衣粉,或15%8817乳油2000~2500倍液,或52.25%農地樂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2500~3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或30%雙神乳油1000~2000倍液。人工防治在若蟲期,可用竹掃帚把若掃落,進行捕殺或放雞啄食。生物防治注意保護利用果園原有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