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

白藜

白藜,藜科( Chenopodiaceae ) 藜屬(Chenopodium )植物,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生於田間、地邊、路旁、房前屋後,可食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藜是藜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莖直立,粗壯,具條棱,綠色或紫紅色條紋,多分枝。葉互生;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為葉片長的1/2;下部葉片菱狀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3-6cm,寬2.5-5cm,先端急尖或微純,基部楔形,上面通常無粉,有時嫩葉的上面有紫紅色粉,邊緣有牙齒或作不規則淺裂;上部葉片披針形下面常被粉質。花小形,兩性,黃綠色,每8-15朵聚生成一花簇,許多花簇集成大的或小的圓錐狀花序,生於葉腋和枝頂;花被片5,背面具縱隆脊,有粉,先端微凹,邊緣膜質;雄蕊5,伸出花被外;子房扁球形,花柱短,柱頭2。胞果稍扁,近圓形,果皮與種子貼生,包子花被內。種子橫生,雙凸鏡狀,黑色,有光澤,表面有淺溝紋。花期8-9月,果期9-10月。

食用方法

用沸水焯後,再用清水漂泡,可炒食、涼拌或做湯,也可晾乾貯藏。

藜別名

灰菜、白藜、灰條菜、藜、地膚子、飛揚草、粉條菜、粉仔菜、粉籽菜、格氣太、紅落藜、灰藋、灰斗莧菜、灰堆頭菜、灰灰菜、灰灰條、灰灰莧、灰藿、灰藜、灰蓼頭草、灰條、灰條藜、灰條頭、灰莧、灰莧菜、回回菜、雞爪草、綠藜、落藜、諾衣樂、蓬子菜、舜芒谷、碎米草、野白莧、野灰菜、野灰草、野茼蒿、野莧菜、豬灰頭菜、阿拉普塔、白灰菜、白葵、赤藜、刺藜、大藜、地蠶草、狗尿菜、鶴頂紅、紅心灰藜、紅心藜、灰滌菜、灰料頭、灰苕、灰甜菜、灰挑菜、灰條銀粉菜、灰莧頭、霍藜、金鎖天、拉俄、萊、勞里、勞力、厘、黎、龍降義、蔓華、喏衣樂、小葉藜、胭脂菜、臙脂菜、銀粉菜、中紅藜、豬菜

分布

藜(禮記)灰藋(本草綱目)、灰菜(救荒本草)一年生草本,分布遍及全球溫帶及熱帶,我國各地均產。生於路旁、荒地及田間,為很難除掉的雜草。

藥用價值

幼苗可作蔬菜用,莖葉可餵家畜。全草又可入藥,能止瀉痢,止癢,可治痢疾腹瀉;配合野菊花煎湯外洗,治皮膚濕毒及周身發癢。果實(稱灰藋子),有些地區代“地膚子”藥用。本種分布甚廣,形態變異很大,已發表的種下等級名稱很多,相當混亂。我們認為非進行世界性的整理工作難於弄清楚,這裡暫不細分,統歸入本種之內。醫藥,幼嫩全草:甘,平。有小毒。清熱利濕,透疹止癢,殺蟲。用於痢疾,泄瀉,濕瘡痒疹,毒蟲咬傷。莖:塗疣贅黑痣,蝕惡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