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萎縮

白色萎縮(atrophie blanche)1929年Milian首先描述本病,又名青斑樣血管炎(livedoid vasculitis)節段性透明性血管炎(segmental hyalinizing vasculitis),但仍有異議。臨床上以小腿和踝部出現紫癜、壞死,愈後留有象牙白色萎縮斑為特徵。

流行病學

本病多見於中青年女性。目前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病因

病因仍有異議。可能是免疫反應引起的毛細血管炎。

發病機制

免疫螢光檢查發現毛細血管壁內有免疫複合物及C3沉積,因此可能是免疫反應引起的毛細血管炎。

臨床表現

多見於中青年女性。皮損初起為淡紅或鮮紅色斑,疼痛顯著,進一步發展為紫癜,呈環狀分布,或融合成指蓋大暗紫紅色斑片皮損中央可出現水皰,皰破後形成潰瘍,上覆黑色厚痂。潰瘍大小不等,小者如黃豆大小,大者可有分幣大小甚至更大。潰瘍癒合較慢,愈後留有典型象牙白色瘢痕,其上有毛細血管擴張,周邊有紫癜及色素沉著。多發於小腿下部、內外踝及其周圍,也有少數病例累及膝上及上肢皮損反覆發生,病程慢性,無全身症狀。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性即可診斷。

檢查

實驗室檢查:

一般無陽性發現。

其它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萎縮,表皮及真皮上層可見V形壞死區。血管壁增厚,管壁及管腔內纖維蛋白樣物質沉積,管腔部分或完全閉塞,紅細胞外溢。管周有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

治療

皮損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如曲安萘德等低分子右鏇糖酐、抗凝劑神經節阻滯劑、煙酸、磺胺吡啶等對活動期病變均有效,並可防止復發。也可試用司坦唑(康力龍)和達那唑增加纖維蛋白的溶解雙嘧達莫、腸溶性阿司匹林、維生素E和中藥雷公藤、丹參對本病也有一定療效。

預後

皮損反覆發生,病程慢性。無全身症狀愈後留有象牙白色萎縮斑為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