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狗蘇

白狗蘇

白狗蘇廣防風,直立草本,粗壯,分枝,高1-2m。莖四棱形,密被白色貼生短柔毛。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江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

形態特徵

白狗蘇 白狗蘇

廣防風,直立草本,粗壯,分枝,高1-2m。莖四棱形,密被白色貼生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4.5cm;苞片葉狀;葉片闊卵圓形,長4-9cm,寬2.5-6.5cm,先凋急尖,基部截狀疾楔形,邊緣具不規則的牙齒,兩面均被毛。輪傘花序多花,密集,在主莖和側枝頂排列成密集的或間斷的長穗狀花序;苞片線形,長3-4mm;花萼釧形,長約6mm,外面被長硬毛及腺柔毛和腺點,萼齒5,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7mm,邊緣具纖毛,果時增大;花冠淡紫色,長約1.3cm,外面 無毛,內面中部有毛環,上唇直伸,長圓形,全緣,下唇平展,3裂,中裂片倒心形,邊緣微波狀收購價面中部具髯毛,側裂片較小,卵圓形;雄蕊4,伸出,三二強,花絲兩側邊緣膜質,被小纖毛,前對藥室平行,後對藥室退化成1室;子房無毛,花柱無毛,柱頭2淺裂;花盤平頂,具圓齒。小堅果近圓球形,直徑約1.5mm,黑色,有光澤。花期8-9月,果期9-11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江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

主要價值

功效:祛風解表、理氣止痛。

主治:感冒發熱、風濕關節痛、胃痛、胃腸炎。外用治皮膚濕疹、神經性皮炎、蟲蛇咬傷、癰瘡腫毒。

藥物

別名:白狗蘇、豨簽草(汕頭)、防風草(廣州)、落馬衣、穢草(惠陽)、大本()骨梢(詔安、泉州、晉江、龍海、南靖)、豨薟草(福州、南平、泉州、晉江、莆田、同安、寧化)、大葉薄荷(松溪、政和)。

性狀:本品為唇形科防風草屬廣防風。本草生於山坡濕地、村邊、路旁。夏、秋採收。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江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

性味:本品辛、苦,微溫。

單方驗方

1、治血崩:白狗蘇根120克,炒黃,煎水調酒服。

2、治水瀉:白狗蘇90克,黃皮葉5片,大米一把炒黃,水煎服。

3、治急性關節炎:白狗蘇、乳鼠根、七星劍各30克,水煎,沖酒服。

4、治斷腸草中毒:白狗蘇適量,搗爛取汁,灌服。

5、治高血壓:白狗蘇、白花山頂根鮮用各30-60克,水煎服。

6、治毒蛇咬傷:白狗蘇、目鏡草鮮用各30克,水煎服。渣搗爛敷患處。

7、治皮膚過敏:白狗蘇、漆大姑、鮮青漆葉各適量,煎水外洗。

本品內服常用量根(鮮)30-60克,外用適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