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他舉止端莊,為人和善,安於清貧,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書法方面也有較高造詣。其文章嚴謹,有北宋程灝、程頤之文風。按朝中規定,三科未中舉者,可量才補任知縣。待通知他赴任時,以奉養雙親為由謝絕。除先後在北京畢郎中、臨漳倪知縣屬下做過幕友外,還應聘到山東登州書院、磁州崇正書院、滏陽書院進行講學。
人物經歷
光緒四年(1878年),磁州發生饑荒,因掛念父母飲食不濟,由北京返鄉奉養雙親,並抽空為子侄講課。主張應試教育與實際學問同等重要,教誨要博覽群書,博才廣學,因此向他請教的人與日俱增。由於人眾食多,生活日趨緊迫,以致“室無隔宿之糧,日有斷炊之舉”。儘管如此,也從未因此而中止講學。弟子中不乏中舉入仕者,且政績顯赫,如歸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道員馬克紹、寧陽(今山東寧陽縣)知縣房學禮,可見其對學生德才並舉的教育影響之深。
家居時他從不出入官府,但遇有縣政大事或繫於民生之大計,縣署向其徵詢建議,他總是竭誠獻計獻策。他受縣署委託負責縣城整建,歷時二年竣工,並節約經費四千吊之多。後把這些錢貸給商鋪,把每年所獲利息作為補助舉子赴省城科考之用。整頓滏陽書院時,他主動向書院捐贈圖書,以推動教育發展。
他生前曾活動於燕、冀、齊、魯等地,其題著甚豐,惜大都失散。藏於書齋的有《齊魯見聞錄》、《香泉集》、《漳濱拾翠》、《為幐蘭鰥所文集》等,終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