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巫山村

白巫山村

白巫山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箇舊市保和鄉白巫山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保和鄉南邊,距離白巫山村委會0.1公里,距離保和鄉25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4.79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383畝,其中人均耕地1.64畝;有林地2795.4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34人,其中農業人口234人,勞動力1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9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6.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玉米、甘蔗,養殖豬、牛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莊村莊
白巫山行政村隸屬箇舊市保和鄉,地處保和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箇舊市51公里。轄白巫山、小咪勒、柏枝木、麻玉田、姆初得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60戶,有鄉村人口1067人,其中農業人口1063人,勞動力73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64人。
全村國土面積31.34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760毫米,適合種植甘蔗、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429畝,人均耕地1.34畝,林地21068.9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4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甘蔗、玉米、烤菸等作物為主。

自然資源

白巫山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29畝(其中:田383畝,地1046畝),人均耕地1.34畝,主要種植甘蔗、玉米、木薯等作物;擁有林地21068.9畝;荒山荒地245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60戶飲用井水,有26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58戶通電,有14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57.30%和5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戶(分別占總數的35%和27%)。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9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3輛,機車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92畝,有效灌溉率為4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4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建有小水窖10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村委會村委會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5.02萬元,占總收入的44%;畜牧業收入123.78萬元,占總收入的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30頭,肉牛598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52.2萬元,占總收入的15%;工資性收入6.1萬元,占總收入的0.017%。農民人均純收入114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甘蔗、玉米、烤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2人(占勞動力的10%),在省內務工7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5.0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60戶,共鄉村人口1067人,其中男性546人,女性521人。其中農業人口1063人,勞動力738人。該村以彝、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872人,漢族195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0.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01人,參合率84%。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7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428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距離箇舊五中2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1人,其中小學生71人,中學生20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制度公開,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2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2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850個(勞均1.2個)。有固定資產110.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共有黨員25人,少數民族黨員18人,其中男黨員23人、女黨員2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白巫山、小咪勒、柏枝木、麻玉田、姆初得等5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9人。

人文地理

白巫山行政村隸屬箇舊市保和鄉,地處保和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5公里,交通不方便,距箇舊市51公里。轄白巫山、小咪勒、柏枝木、麻玉田、姆初得5個村民小組。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760毫米。
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1人,其中小學生71人,中學生20人。
全村以彝族居多,有少部份漢族居住,火把節期間各村男女老少跳起當地傳統的三步型、彈二胡、彈三弦,自編自演,歌頌黨的政策,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新農村建設

總投資10萬元,用於村內通路的硬化、產業的培植、農民科技文化的培訓,以及文化活動室的建設。
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果則果。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質,鼓勵發展個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和諧保和”。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一個自然村不通公路,全村交通不便。2、基礎設施薄弱。3、村民文化素質低。4、人畜飲水、灌溉用水困難。5、醫療衛生、藥品、人員不就位。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通過政府支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修通姆初得公路。3、配齊醫療人員、藥品,解決看病難問題。4、發展經濟,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