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藥院方》卷九
【處方】升麻,桔梗,川芎,桑白皮各30克,甘草,羌活,馬兜鈴各15克。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治語聲不出,胸滿短氣,涎嗽喘悶,咽喉噎塞。(嘶啞)
【用法用量】每服3克,水150毫升,入竹茹、薄荷,同煎至90毫升,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御藥院方》卷九
《御藥院方》卷九
【處方】栝樓皮(細銼,慢火炒赤黃),白僵蠶(去頭,微炒黃),甘草(銼,炒黃色)各等分。
【製法】上藥研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主治咽喉語聲不出。(嘶啞)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溫酒調下,或濃生薑湯調服。更用1.5克,綿裹噙化咽津,並不計時候,日二三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九
《赤水玄珠》卷三引《三因》
【處方】瓜蔞1枚,白僵蠶(微炒)5分,桔梗7錢半,甘草(炒)3錢。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咽痛煩悶,咽物即痛,不宜寒涼藥過泄之者。
【用法用量】少許乾摻。咽喉腫痛,左右有紅,或只一邊紅紫,長大,水米難下,用此1錢,朴消1錢,和勻摻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腫,或有小白頭瘡,用前散1錢匕,白礬(細研)5分,乾摻。
【摘錄】 《赤水玄珠》卷三引《三因》
中藥方劑之發字類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