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掃葉樓記

登掃葉樓記

《登掃葉樓記》是中國清代的一部作品,屬於文言文。作者是管同。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登南京掃葉樓的所見所聞所感。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登掃葉樓記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登掃葉樓記(1)

自予歸江寧(2),愛其山川奇勝,間嘗與客登石頭(3),歷鍾阜(4),泛舟於後湖(5),南極芙蓉、天闕諸峰,而北攀燕子磯(6),以俯觀江流之猛壯。以為江寧奇勝,盡於是矣。或有邀予登覽者,輒厭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有掃葉樓,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7),金壇王中子訪予於家(8),語及,因相攜以往。是樓起於岑山之巔(9),土石秀潔,而旁多大樹,山風西來,落木齊下(10),堆黃疊青,艷若綺繡。及其上登,則近接城市,遠挹江島(11),煙村雲舍,沙鳥風帆,幽曠瑰奇,畢呈於幾席。雖向之所謂奇勝(12),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鶩遠而遺近。蓋遠則其至必難,視之先重,雖無得而不暇知矣(13);近則其至必易,視之先輕,雖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見,每自謂差遠流俗(14),顧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15),至厭倦思欲遠遊,則其生平行事之類乎是者,可勝計哉!雖然,得王君而予不終誤矣,此古人之所以貴益友與。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掃葉樓:在今南京市清涼山,清初,明朝遺老龔賢自號掃葉僧居此,因得名,後曾改為僧院,現為清涼山名勝之一。

(2)江寧,即今南京市。

(3)石頭,即石頭山。清涼山一名石頭山。

(4)鍾阜:即鐘山,又名紫金山,在南京城東。

(5)後湖:南京玄武湖一名湖,在南京城東北玄武門外。

(6)燕子磯:在南京東北郊長江邊,磯頭屹立江岸,三面懸絕,宛如飛燕。登磯俯視,勢及險峻。

(7)辛酉:1801年(嘉慶六年)。

(8)金壇:縣名,在江蘇省西南部。

(9)岑山:小山。

(10)落木:落葉。

(11)挹(yì邑):牽孔,引伸為接連。

(12)鄉:向,先前。

(13)不暇知:顧不得去了解,即不在意。

(14)差遠流俗:尚能遠商流俗。差:尚。

(15)顧:卻,反而。

(16)類:相類似。

(17)勝:盡。

(18)歸:回

(19)間:閒

(20)極:盡頭

(21)舍:放棄

(22)加:超過

作品譯文

從我回到江寧後,喜愛上這裡奇麗的山川美景,空閒時曾與朋友登上石頭城,遊歷鍾阜山,在後湖泛舟(遊樂)。南面遠至芙蓉山、天闕山諸峰,北面攀上燕子磯俯看急流洶湧的江流。我認為江寧一帶的奇麗的山水,都在這裡了。(因此)有朋友邀請我(遊覽江寧一帶),就感到厭倦了,想放棄這裡而到其他(遠處)遊覽。

但是,在四望磯上有掃葉樓,離我家不到一里之地,竟然從未去過。辛酉年秋天,金壇的王中子到我家探訪我,說起掃葉樓,於是兩人便一同去那裡。這座樓建在(四望磯的)小山之頂,(山上)土淨石秀,(小樓)傍大樹茂密,山風西面吹來,落葉紛紛,(滿地的)青黃兩色的葉子堆疊交雜,絢爛得像一幅織綿。等到(我們)向上登上(掃葉樓),(放眼看去),這裡近接城區市井,遠連江心小島;雲煙繚繞的村舍,沙灘邊的水鳥,江中的風帆,(這些)幽深而曠遠、瑰麗而奇特的景色,全都呈現在案頭席邊。即使是以前所認為的奇異美景,又怎能超過這裡呢?

大凡人的感情,喜歡追求遠離自己的東西,而遺棄眼前的事物。這大概是遠離的東西,獲得它一定很艱難,則把它看得很重,即便是沒有什麼可獲得的,也不在意;在身邊的東西,得到它一定很容易,則把它看得很輕,即便會有所獲得,也不當回事。我的見識,自認為還能遠離世俗(高於一般人),卻也不能知道奇麗景觀就在半里之外,竟到了厭倦近處的美景而想遠遊的地步,(由此而看),那么我平生的行事中與此相類似的情況,哪裡能計算得盡啊!

雖然如此,(但這一次)因王君來訪而使我沒有最終失去近處的美景,這就是古人把對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作品賞析

此文寫接近鬧市的掃葉樓,筆墨秀潔,以白描的手法描繪了登樓所見的“奇勝”之景。後文嘆流俗之貴遠賤近,對人有一定啟發性。但總的說來,中期桐城派作家的“記”體散文,不如姚鼐、方苞、劉大櫆的散文那樣富有切實的社會內容,因而讀後多少給人以空泛之感,此文也有這種不足。

作者簡介

管同(1780—1831),字異之,江蘇上元(今南京市)人。道光年間(1821—1850)舉人。姚鼐著名弟子之一,與梅曾亮友善,為桐城派後期重要作家。幼年喪父,家貧,淡泊名利,終生未仕。散文清新明快,筆力健朗。有《因寄軒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