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馬鳴寺位於盧店和大冶兩鎮交界的鳳凰嶺,鳳凰嶺東西長5華里,南北長3~4華里,其地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其地形呈東西寬,中間窄的地勢,呈鳳凰展翅之形,故稱鳳凰之地;遠遠看去又恰似一條躺臥巨龍,也稱臥龍之地;從整體上看其地勢東北-西南走向,尤其是鳳凰嶺西面緊鄰溝壑,形成上下800米的落差,顯得極其峻拔險要,馬鳴寺寺塔遺址就位於鳳凰嶺制高點。
歷史傳說一
據登封市志記載:馬鳴寺在太室山東南鳳凰嶺最高峰上,其前身為金鐘寺。創建時間無考,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重建。傳說金鐘寺曾被譽稱登封七十二寺院之首,建寺比少林寺還要早五、六百年,鼎盛時期曾有和尚三千,在中原地區名噪一時,終因部分僧人不守清規,姦殺搶掠,搞的四周民眾不敢耕種,路上不敢行人;當時有一官宦攜家眷途徑寺院,眷屬為僧兵所劫,官宦回京奏明皇上,遂剿滅寺院。
一年後,有一僥倖逃跑僧人乘馬回寺觀看,夜宿寺內,馬鳴不止,方留於寺中。後寺僧學好,在此又興建殿堂,寺院便被定位“馬鳴寺”。據傳馬鳴寺在元、明、清各代都重修過。到了近代,人們開始在鳳凰嶺構築寨牆、設立炮台,並派重兵把守,開寺門東南方向——這裡地勢險要也為寺院唯一出口,因其寨牆高峻、占據要塞,易守難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歷史傳說二
馬鳴寺在大冶鎮區西北7公里的馬嶺山最高處。《說嵩》載:“仲雍湘□記……有馬嶺山,以蘇躭乘馬遊仙得名,此以山形名也”。《水經注》:“去山為嶺,上有寺,圓砌平頂,若浮圖之底於者曰馬鳴寺。疑馬嶺訛馬鳴也。然佛家蓋有馬鳴龍樹之說,西天十二祖,馬鳴大士波羅奈國人,偈曰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聚亦非離”。又摩訶摩耶經云:“正法衰微六百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有一比,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服一些諸外道,七百歲有一比,名曰龍樹。馬鳴當為周顯王時,龍樹當是秦始皇時”。《五燈會元》載:“馬鳴大士亦名功勝。又曰馬鳴者,北天竺國餓七匹馬至,於六日請比說法,以浮流草與之,馬垂念聽法,無念食想,於是內外沙門,乃知非恆,以馬解其音,故號馬鳴。馬飲以祀馬鳴大士,緇流咐會之常耳”。《登封縣誌》(明嘉靖八年本)載:“馬鳴寺創建於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寺內有清代重修碑記,不知毀於何時。清初景店孫游擊將軍率兵在閩海一帶三擊倭寇,受到朝廷賞賜,與子修建佛殿,外似殿形內為磚洞,正中塑佛祖像,兩側各列三尊石佛。佛殿東隅,建有十二老母殿三間,在東南建緊那羅殿三間,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一片盛景。兩側建房三間,以供食客之用,每年二月初九和暑伏二日為寺會,香客絡繹不絕。民國32年(1943年),因陰雨連綿,無人經管,先後倒塌。佛祖殿正南20米處,有平頂塔一座,高20餘米,圍10餘米,上細下粗,中圓外方八角,塔底直徑7.1米,頂直徑為5.2米,青磚砌成,中空可登,以供遊人登塔觀景或盤坐暢飲。《說嵩》載:“土人謂馬嶺寺塔上截,神力移也,一塔中畫,半在洧上源,半在洧別源,本末兩置,當有義也”。內塑有六壁赤足馬鳴大士女像一尊,坐臥馬置於塔中,左右各立二弟子。有重修碑載:“此塔不知創於何時,歷秦、歷漢、歷三代皆不可考”。碑、塔皆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舊”時拆毀。2001年,當地村民新建菩薩殿等民房式建築四座,立有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菩薩殿碑、甲戌年(1994年)重修菩薩殿碑和2001年增塑老君、娜娜、三皇姑、藥王神像捐資碑三通。為登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村民沿傳,明時寺內僧眾地廣,明末流民四起,遂毀於兵焚。寺內合抱以上的古柏樹30餘株,皂角樹兩株,於民國20年(1931年)前後被人偷伐。4株古槐於民國26年(1937年)為劉子溝國小建校時伐用(當時稱明善國小)。寺周有石寨,系清同治八年(1869年)里人景化溥率眾修築,以避匪患。門上化溥題額“馬嶺之寨”,至今尚存。
寺東南半里許,有和尚墳一處。1964年平整土地時,挖出瓮棺一個,高約1.4米,底約0.5米,口徑約0.9米,頂有空心凸形瓷蓋,半側有“寺祖塔”三字,尖呈螺旋形,塔身塗有瓷釉,繪有鶴、花。塔內有屍骸一具,置於木墩之上,1965年送交中嶽廟文物保管所。
寺中趣聞
野豬與家豬的“愛情故事”(2010年9月29日 09:13:34)
近日,在登封市盧店鎮嵩山鳳凰嶺上的馬鳴寺,有一個特殊的“家庭”“名震遐邇”。
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個特殊的“家庭”成員,丈夫是一頭野豬,妻子是4頭家豬。
馬鳴寺住持釋行豐師傅說,今年麥收期間,他散養的4頭母豬從山林中回來時,後面竟然跟了一頭野豬。
從此,這頭野豬就把馬鳴寺當成了家,和4頭母豬同圈共眠,一塊兒外出覓食。
“這頭野豬身高大約一米,身長約五尺,體重應該不低於300斤,通體毛色灰不灰,白不白,黑不黑,但是毛很長。嘴尖屁股尖,一看就是野豬。”釋行豐說,他在馬鳴寺住了4年了,還從來沒聽說過鳳凰嶺有野豬。
釋行豐說,這頭野豬似乎很有紳士風度,總是“女士優先”,一定等4頭母豬水足飯飽後,又目視釋行豐遠遠離開豬槽,這才慢慢走到豬槽前,不緊不慢、溫文爾雅地吃食。
今年8月份,4頭母豬均到了發情期,釋行豐到鳳凰嶺下請來獸醫,要為母豬人工授精。獸醫在給母豬檢查時卻意外發現4頭母豬均已懷孕。原來,日久生情,野豬已和4頭母豬結下了愛情的種子。
如今,這頭野豬和它的4個妻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準備迎接它們幸福的結晶——豬寶寶的誕生。釋行豐說,現在的鳳凰嶺可以說是植被豐茂,水源充裕,人跡罕至。這可能就是野豬賴以生存下來的原因。
釋行豐說,在馬鳴寺周圍的林子裡還生活有梅花鹿和猴子。
馬鳴寺前身為金鐘寺,傳說建於漢代,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重建。金鐘寺曾被譽稱登封七十二寺院之首,建寺比少林寺還要早五六百年,鼎盛時期曾有和尚三千,在中原地區名噪一時。 晚報記者 袁建龍 通訊員 張朝暉 文/圖
野豬:你看不清我的真面目,是因為我身在樹叢中。
登封馬鳴寺野豬"續香火"住持表示:明年還會再添更多野豬崽 (2011年3月11日 )
鄭州晚報:去年9月份,記者在位於登封市盧店鎮與大冶鎮交界的鳳凰嶺採訪,曾報導了馬鳴寺一頭野豬與4頭家豬的“愛情故事”,時間過得真快,如今它們已經有了“愛情結晶”——活蹦亂跳的18隻野豬仔。
據馬鳴寺住持釋行豐介紹,今年2月初,4頭家豬中有3頭分娩,這頭野豬似乎很懂得“妻子們”到了關鍵時刻,尤其是每天夜裡,都要守候在豬圈旁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豬圈。“3天時間,3頭豬先後生下27頭豬仔。可惜,由於照顧不周,27隻野豬仔死了9隻,現在只剩下18隻。”
野豬仔各個長相似松鼠,有的通體棕色,有的滿身灰色,有的身上帶有白色花紋,身材俊秀,形態可愛。
釋行豐說,這些野豬仔生下來半個月,他就強制讓它們斷奶了,“早斷奶,有利於早日馴服,這樣它們長大後性情就和家豬一樣溫順,易於圈養,只是長得慢些。”
釋行豐表示,明年還會再添更多的野豬崽,“因為,在小野豬剛滿月時,這裡又來了兩隻體型很大的野豬。”
未來發展
2010年有一投資商看中鳳凰嶺這一優美清靜的自然風光 ,看到馬鳴寺的破敗情景,不堪入目,決定投資修繕馬鳴寺,決心使其重新煥發其活力與青春,讓更多的信佛之人前來膜拜佛祖風采,感受佛家文化。
很快,山西古建築工程公司就來到鳳凰嶺動工建設。觀其規劃圖,其景壯觀,松柏郁蔥,景色優美,絕對是獨家遊玩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