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疑病症神經症簡稱疑病症,又名疾病臆想症。這是一種對自己身體健康過分關注、擔心或者深信自己患有一種或者多種軀體疾病,經常訴說某些不適、反覆就醫,經多種檢查均不能證實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觀念。
患者毫無根據地堅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軀體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處求醫,即使通過一系列詳細檢查驗證都不能糾正其歪曲的信念,這種情況被稱為疑病妄想。多見於精神分裂症,也可見於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礙。
妄想症
又稱妄想性障礙,是一種精神病學診斷,指“抱有一個或多個非怪誕性的妄想,同時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狀”。妄想症患者沒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也沒有明顯的幻視產生。但視具體種類的不同,可能出現觸覺性和嗅覺性幻覺。儘管有這些幻覺,妄想性失調者通常官能健全,且不會由此引發奇異怪誕的行為。對於妄想症的概念,曾使用偏執狂一詞。現代精神病學中,此詞的用法發生了極小的變化,但已極少被用來指代妄想症。
它的特點是:第一,以毫無根據的構想為前提進行推理,違背思維邏輯,得出不符合實際結論;第二,對荒唐的結論堅信不疑,不能通過講道理進行知識教育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糾正這種荒唐結論。
妄想的臨床歸類
1.關係妄想:患者把實際與他無關的事情,認為與他本人有關係。例如,患者認為電視裡在演他和他們家的事,因而關閉電視。認為報紙上的內容是映射他和他們家,因而氣憤地把報紙放在一邊。認為馬路上陌生人之間的談話在議論他,咳嗽吐痰是針對他,是蔑視他,因而拒絕出門。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2.被害妄想:患者堅信周圍人的或某些團伙對他進行跟蹤監視、打擊、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飲水中放毒等。這種情況,多見於精神分裂症和偏執性精神病。
3.特殊意義妄想:患者認為周圍人的言行、日常的舉動,不僅與他有關,而且有一種特殊的含義。例如,某男性患者回家後見妻子在逗孩子玩,邊滾動煮熟的雞蛋,邊說:“滾蛋,滾蛋”,患者聽到後內心不悅,其妻不知,又將一個削好皮的梨分給患者一半,患者當即勃然大怒,說:“想和我離婚,沒有那么容易”,勸解無效。
4.物理影響妄想:患者認為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行為活動受到外界某種力量的支配、控制、操縱,患者不能自主,稱其影響妄想。如果患者認為這種操縱其精神活動的外力是由某種先進儀器所發出的雷射、紅外線、紫外線等(均屬於物理因素),就稱為物理影響妄想。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5.誇大妄想:患者誇大自己的財富、地位、能力、權利等。可見於情感性精神障礙躁狂發作、精神分裂症和腦器質性精神障礙,例如麻痹性痴呆。
6.自罪妄想:又稱罪惡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認為自己犯了嚴重錯誤和罪行,甚至自己是罪大惡極、死有餘辜,應該受到懲罰,以至於拒食或者要求勞動改造以此贖罪。主要見於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鬱發作,也可見於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7.疑病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堅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軀體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處求醫,即使通過一系列詳細檢查驗證都不能糾正其歪曲的信念,這種情況被稱為疑病妄想。多見於精神分裂症,也可見於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礙。
8.鍾情妄想:這一種妄想實際是一種被鍾情妄想,患者堅信某異性對自己產生了愛情,即使遭到對方嚴詞拒絕,反而認為對方是在考驗自己對愛情的忠誠。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9.內心被揭露感:又稱被洞悉感。患者認為其內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與家人之間的隱私,未經患者文字的表達,別人就知道了。很多患者不清楚別人是通過什麼方式、方法了解到他內心想法的。至於被洞悉感的產生,常見到有下列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患者雖然堅信上述想法是正確,但卻說不出自己怎么會有這種想法的,以及根據什麼才有這種想法;第二種情況與前一種情況有所不同,被洞悉感在其他精神症狀的基礎上,患者才做出的病態的推理很判斷。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10.情愛妄想型:病人會以為自己正和某人戀愛,或另一個人深愛著自己。這類型在女性中較為常見,但是在法院案件中則是男性較常見。幻想中的戀人通常是地位較高(如名人、明星或上司),很多時是遙不可及,甚至只是一個「魅影」,在現實中根本並不存在。病人常認定對方先愛上了自己,但實際上兩個人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沒有真正接觸。雖然病人有時會替對方編織藉口,但也會惱羞成怒,做出一些異常的舉動,如跟蹤、騷擾、襲擊、綁架、謀殺,或者想要把愛人從幻想的危險中拯救出來等,常因此觸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