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民主的技術思想研究

版別: 包裝: 印張:

基本信息

市場價:¥25.00
頁數: 170頁
版別: 1版
開本: 小16開
包裝: 平裝
印張: 1次
作者: 張慧敏
出版日期: 2006-12-01 00:00:00
出版社: 東北大學出版社

內容提要

在技術發展的負面後果日益彰顯、技術與民主價值間的張力日益突出的今天,以技術的民主控制為核心的當代西方民主的技術思想在西方正逐步發展和成熟起來。
《當代西方民主的技術思想研究》以當代西方民主技術思想為研究架構,在分析民主技術的中心話語的基礎上,首先考察了以技術的民主控制為核心的當代西方民主技術思想興起的理論背景和現實背景。從理論上看,對於技術及其後果的哲學反思使得技術的控制問題成為了當代的重要議題,對於民主與技術的矛盾衝突的反思則為民主技術研究的出現奠定了理論基石。從實踐上看,當代西方曾有兩次****嘗試對技術實施某種控制,以便減輕甚至避免技術的負面後果的產生,但是二者的種種缺陷導致其並未實現預期的控制目標,這兩種****就是適用技術與技術專家統治論。對技術的反思以及兩種****的失敗直接推動了當代西方民主技術研究的興起。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本書對民主技術進行了理論剖析,指出技術具有一種政治屬性,並分析了參與技術設計與評估對於公眾和社會而言的特定政治含義,進而從民主的社會關係、民主的工作條件、民主的政治關係、民主的自治能力以及民主社會的可持續性五個方面出發,對民主技術的設計準則予以解讀。之後,作為一種理論反思,本書分析了技術時代的民主理論的研究缺失並對民主理論的重建進行了展望。
而後,本書考察了技術的民主控制的實踐模式,分析了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障礙因素和決策條件,指出技術專家和政府應當實現相應的轉變。當公眾參與到決策過程中的時候,原來享有決策權力的技術專家和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做出現實轉變,從而配合公眾對於技術決策的參與,形成更有價值和效力的決策方案。然後,本書在探究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實踐模式並對各種模式加以比較的基礎上,考察了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實施工具。
最後,本書在對歐美的電信技術、核技術、生物技術的民主決策過程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共識會議與傳統技術評估工具進行了比較,並且指出公眾參與技術決策在一定意義上有助於公眾的自我保護,同時分析了如何實現技術專家與公眾之間的平等對話。重要的是,本書考察了我國技術發展的民主控制問題以及我國公眾在決策中的作用,並對我國當前如何對公眾進行教育以及如何將公眾納入到技術決策過程當中等問題進行了思考。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本書研究的基本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的基本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評論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二、文獻評論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本書內容與可能的創新
第二章 民主技術研究的興起與發展
第一節 民主技術研究的興起背景
一、理論背景
二、現實背景
第二節 民主技術研究的視角分化與融合
一、民主技術的兩種研究視角的分化
二、民主技術的兩種研究視角的融合可能性
第三節 民主技術研究的未來走向
第三章 民主技術的理論解讀
第一節 技術的政治屬性
一、技術作為一種政治現象
二、技術的內在政治特徵
第二節 參與技術設計的政治意蘊
一、參與技術設計對於公眾的政治意蘊
二、參與技術設計對於社會的政治意蘊
三、對公眾參與技術設計的異議的批判
第三節 民主技術的設計準則
一、基於民主的社會關係的設計準則
二、基於民主的工作條件的設計準則
三、基於民主的政治關係的設計準則
四、基於民主的自治能力的設計準則
五、基於民主社會的可持續性的設計準則
第四節 技術時代的民主理論重建展望
一、當代西方民主理論思潮概觀
二、民主理論的技術研究缺失
三、技術時代的民主理論重建趨向
第四章 民主技術的實踐模式
第一節 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困境
一、公眾對技術問題的冷漠與無知
二、技術專家聯盟阻礙權力共享
三、企業家對公眾參與決策的抗拒
第二節 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條件限定
一、決策前提限定
二、決策環境限定
三、決策目標限定
第三節 技術專家與政府的現實轉變
一、技術專家的角色轉變
二、政府部門的協同配合
第四節 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實踐模式
一、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主要模式
二、各種參與模式之間的比較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