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當代舞”,作為中國舞蹈的重要舞種,是20世紀50年代後的舞蹈創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選擇上鮮明地指向了中國人當代生活的情感狀態,對於中國戲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現代舞中的舞蹈元素採取了兼收並蓄的方式。“當代舞”作為中國舞蹈的重要舞種之一,是“荷花獎”舞蹈比賽第一次提出並確立的(原曾建議叫“新舞蹈”),這在中國舞蹈分類和發展史上,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涉及到中國舞蹈發展全局性問題。
“當代舞”,主要是對“五四”新文化舞蹈運動至今發展的總體認定。它注重已有形態、元素的重新利用,強調現實人文關懷,它著重表現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而非過多沉溺於自我的藝術宣洩;它強調運用各藝術之間橫向交叉來重組藝術符號,及時傳達當下的各類信息;它根據內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鑑、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多種風格、表現手段和表現方式;它是老一代舞蹈家舞蹈創作的實踐探索,創作出不同於以往的舞蹈風格,更涵蓋建國後巨大的新舞蹈創作實踐 ,更涵蓋建國後巨大的新舞蹈創作運動實踐,總體概括為中國“當代舞蹈”。
區別
現代舞和當代舞的區別,現代舞的屬性更具有藝術的本質屬性,更以藝術家個性化的表達,即思想和藝術的技術方式。達到藝術品相的系統性和極至的單純,追求獨特性、先鋒的前衛性。雖關心當下、社會性的一切問題,但不與主流為伍。這樣的性質,往往自然不被大眾接受和理解,這樣的藝術家是勇敢的、孤獨的、甘當寂寞的。它的真正價值,除了獨特的藝術性本身的價值外,可能更是後人們的覺悟渠道和經驗所得,它是後一個時間下的“當下潮流”。
當代舞的屬性更具時代的當下及時性,更具傳統和當下現實的關係性,更為傳統的即得意義,更符合大多數人的娛樂需求。它是時尚的、主流的、大眾的,它也積聚中國的變革時代的文化性。在思想上和藝術樣式上求“改良”不求顛覆。它沒有所謂的“獨特的藝術性”的藝術系統化,也不講究所謂的“原創”,而是拿來和加工,賦予新的樣式中得以創吸。
藝術風格
中國“當代舞”在舞蹈形態、表現方法與風格等方面,存在有“多界面”、多層面的豐富體系,有如現代舞一樣,其中流派風格傾向繁多,但並不妨礙它們共有的、共同遵循的美學原則,形成自己舞種的“臨界面”的當代藝術風範。這些不同的藝術方法,卻在探索一個共同的主題--表現現實生活的主題。這一主題構成了“當代舞”重要的藝術特徵,這對於中國舞蹈向著更高層次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作品
很多人都搞不清“當代舞”和“現代舞”的概念,但從在昆明舉行的首屆中國舞蹈節“當代舞”精品展演中,觀眾很容易就區分了兩者:當代舞與現代舞相比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老百姓的情感,也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
當代舞蹈是指20世紀50年代後的舞蹈創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選材上鮮明地指向了中國人當代生活的感情狀態,對於中國戲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現代舞中的舞蹈元素則採取了兼收並蓄的方式,在時間和舞種上比現代舞容納的東西更加廣泛。昨晚的精品展演中,雙人舞《踏著硝煙的男兒女兒》和《無言的戰友》、《天邊的紅雲》充分展示了人們所熟悉的革命、保家衛國和歷史傳統題材,其中群舞《天邊的紅雲》以女性的視角勾畫出歷經磨難的女紅軍在壯烈犧牲前的戰鬥與抗爭,同時又刻畫了面對死亡的青春女性在殘酷的戰爭中對美的追求和美好明天的留戀,人們從這個舞蹈中不難看到現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風格;而被譽為“20世紀經典”的女子群舞《小溪 江河 大海》以一群少女或細碎流暢或奔騰跳躍的舞姿,象徵著山澗小溪流聚成河最終匯入大海的景象,以此揭示出人類亘古不變的規律;獨舞《太陽鳥》以其精緻獨特的藝術視角,寫意的展現了人們對生命、陽光的詩般禮讚……相比現代舞的抽象和“怪”,一幕幕精彩的“當代舞”演出因它們為百姓所熟悉的題材、也因它們的貼近生活和通俗易懂而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熱烈掌聲。
此次展演的主持人馮雙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代舞在形象、動作、語言上更加貼近民族舞和古典舞,不象現代舞一樣較多的借鑑國外文化。它更加貼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容易理解,因此更受觀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