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 (德)舒比格 / (德)貝爾納(圖)
譯者: 廖雲海
isbn: 7536539436
頁數: 182
定價: 28
裝幀:平裝
出版年: 2006-10-1
作者簡介
於爾克·舒比格,1936年生於瑞士。他在大學學習過日耳曼語言文學、心理學、哲學。他後來從事過多種職業,在法國南部和科西嘉島當過包裝工、伐木工、園藝工人,也曾做過編輯和出版家。定居於蘇黎世,職業是心理治療師,同時也寫書。於爾克·舒比格已出版的代表作品:《大海在哪裡》、《爸爸媽媽我和她》、《有一隻狗,它的名字叫天空》。
讀書筆記
沉默的力量
Sue對《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的讀書筆記:在真正閱讀這本書之前,曾因書名隨意瀏覽過部分篇章,當時覺著:有點兒意思,呵呵。
二次閱讀是工作需要,雖然較前次認真許多,卻也並沒有如劉緒源老師在代序中所言:喜歡得沒法說……
正文開篇是標題為“天與地”的一幅小圖,然後便進入了與書名相呼應的故事《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一個沒有結局卻有很多開頭的故事,好像只要你樂意,就可以從這句“很久很久以前,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開始編故事,至於“怎么編“、”編成什麼樣兒“,隨便!
這些類似於白日夢的囈語,會不會讓孩子摸不著頭腦?
在《為什麼駱駝的眼神總那么些疲憊》中,成人可以讀出:誰好奇誰失望,誰記得一切誰便感到沉重;在《如何尋找幫助中》中,成人可以讀出:“幫助”不用刻意尋找,它會在需要的時候出現……
這些深刻的內涵和寓意,孩子能讀懂嗎?
不能否認,當我的立場從獨立的閱讀者轉變為少兒圖書推薦者的時候,“嚴謹負責”是必須必的,那最優先最反覆的考慮便是:這本書的教益、適讀範圍等,於是就有了以上對《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的質疑。而關於這些質疑,如果抬出“專家”,相信即使不能說服全部人,也可以說服其中的一部分,但我想嘗試用另外一種方式說服你:
實例1:
珩珩是朋友相差20歲的小弟弟,他在2歲半左右的時候,常會吐字不清地自言自語:“蝦條……更多……更多”,當你問他:“然後呢?”他就會露出一副“偷吃”的小模樣,把手伸進嘴裡,假裝在吃東西,更加口齒不清地說:“一口……一個……”很多時候大家只是覺著這孩子真逗,直到偶然看到上好佳的蝦條廣告:一隊小蝦由左至右一邊唱著“蝦條更多更多”一邊排排齊地走過電視螢幕。
如果說《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通篇都是白日夢囈語,孩子何嘗不是這樣?特定的身心發展過程決定了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雖然這種想像力在發展初期多來自於對生活場景的模仿,但恰恰是在模仿的基礎之上,孩子才可能出現創造性更高的自覺想像。《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正是這樣一本讓孩子倍感親切,能夠產生“對話”欲望,激發更多想像的故事集。
實例2:
同事的兒子3歲左右,有一次她給孩子講《小老鼠亞歷山大》的故事(即:一隻小老鼠假扮成“大熊”混在貓群里,雖然被貓媽媽發現卻沒被吃掉),並告訴孩子:“貓和老鼠是天敵……可貓媽媽不吃小老鼠是出於母性……”但兒子卻說:“不是那樣的,貓媽媽不吃小老鼠是因為它太大”同事很驚訝,想不到孩子會這么想,可想想:挺有道理的呀,假扮“大熊”的小老鼠是夠大的。
如果說《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背後都有其深刻的寓意,孩子不一定能看懂的話,我們不妨自問:孩子就是孩子,他有他所在年齡段會考慮的事情,為什麼一定要讀懂成人的想法,像成人一樣思考呢?當我們抱怨孩子不再純真的時候,是不是需要反省一下自己呢?
實際上,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從獨立個體的角度來講,誰都沒有權利評判成人的想法就一定對,或者孩子的想法就一定錯。要知道,為人父母者對孩子最大的尊重便是:儘量多地為其提供選擇,卻不代替他們進行選擇。而《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正是這樣一本啟發父母用心傾聽、用愛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故事集。
其實,一本好的童書不僅需要家長認可,更需要孩子認可,而太多童書為了市場而選擇了討好家長,對於《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我更願意用故事中的“南瓜”來形容此書,相信它也是最適合闡釋這本書的故事:
“洋蔥、蘿蔔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他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默默地成長著。”
心靈感悟
誰讀這本書都會驚嘆,因為在書中藏滿了美麗的靈感。
作家趙麗宏、梅子涵、劉緒源、殷健靈傾力推薦。獲1996年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瑞士青少年文學獎,在歐洲得到極高的評價,被喻為是“圖與文”結合的文學珍寶。
有些書要坐的端端正正的讀,才品的出味道來,這本書,你可以很隨意,從哪一則讀起都無妨,因為當世界還小的時候,事物沒有太多既定的框框,心很柔軟。
一本可以讓人讀了又讀,讓人心靈乾淨,讓人做回最真自己的書,一本感悟與安慰、安靜與回味並齊的書。
媒體推薦
會做白日夢嗎?
夢通常是在夜裡訪問我們的,它既強烈又具體,或許燦爛斑斕,或許兇惡猙獰。當太陽升起,不管它是怎樣的面目,都會像水汽一樣無聲而溫柔地消散。人們有時想挽留美好的夢,於是選擇在白日做夢,這樣,可以讓那種如母親懷抱般的感覺來得頻繁一些,滯留得久一些。
做白日夢的,通常是心裡比較乾淨的人,保留著孩童時期的憧憬與清澈。更多的人在白天失眠,他們在意的是自己的日程表,和一些與金錢相關的數字。只是,不會做白日夢的人是很悲哀的。並且,他們無法讀懂《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於爾克·舒比格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讀著《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我仿佛在瀏覽一個童心未泯的智者的白日夢。這裡面有泥土樸拙的芬芳,太陽眩目的光環,還有冷峻的岩石的顏色。它很像孩童的胡言亂語,但是,冷不丁地,你又會被文字里冒出的滄桑與哲意打動。
粗看,它是一種稚拙的面目,就像伏在你的腿上起勁地為你胡亂編故事的小孩,上天入地,天馬行空。有些故事,似乎依著孩童的邏輯,講得絮絮叨叨,不合邏輯,可仔細品,便覺得那些古怪的話里都有意思。
夏娃擁抱了亞當,並且吻了他,讓亞當知道了愛的滋味,然後世界出現了。萬物雖然簡單地生活,卻必須懂得簡單的道理。因為“對火來說簡單的事情,對於風來說卻未必;對魚來說簡單的事情,對鳥來說卻未必;對樹根來說簡單的事情,對樹枝也未必。”
一個穿著厚大衣的拉普蘭男人見到一個拉普蘭女人,一見鍾情,就把她拉進自己的大衣里,在大衣里結婚,生孩子;星星愛上了鄰村的漂亮的胖女孩,帶著她離開家鄉,再也沒回來;女孩想和天使結婚,天使沒有答應,後來女孩選擇了另一個人,再後來,女孩老了,天使還是很年輕,愛吃水果蛋糕……
不要以為這是幼稚的孩童邏輯。或許,兒童才是天生的哲學家,順著孩童思維走下去,你會發現一條曲徑通幽的小道,它歪歪斜斜地通往一個秘密小花園——那裡結了各種飽滿多汁的果子。
一家人曾經和汽車住在一起,雖然有汽車,他們卻過著“美好但困難重重”的日子。當有一天,汽車生氣離開了這個家,他們才過上了簡單的日子,他們有了一隻貓,雖然它和汽車一樣頑固,但它更適合一個家庭。(《汽車》)這種返璞歸真的渴望在這本薄薄的小書里俯拾可得,似乎是微弱的聲音,卻像路邊倔強的小草一樣,昂著頭齊聲沖你叫喊。
一隻好奇的駱駝開始流浪,它總是想發現沙丘後面有什麼新的東西。可是,當它走過數千座沙丘,看到的,仍然是沙丘。當它走到最後一座沙丘的時候,它失去了最後的勇氣。“這後面一定什麼也沒有。”它想。但實際上,在最後的沙丘後面有樹木和泉水。它狂飲泉水,心裡卻在想“什麼也沒有”。從那天起,駱駝有了疲憊的眼神。(《為什麼駱駝有著疲憊的眼神》)這是為什麼?為什麼醒來後見不到夢中的東西?然而,世界上並沒有答案。歷經滄桑的人,一路行走,饑渴疲倦都不能讓他完全泄氣,然而在目標來臨的一刻,疲憊卻就此降臨。有些道理無法分析,心靈卻在閱讀中被悄然擊中。
小女孩費心去尋找自己的藍色獵鷹。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什麼才是她的藍色獵鷹。小女孩歷經辛苦而不得,最終她找到了自己的獵鷹,卻全然不費工夫,並且那鷹看上去像個“烏鴉”。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又見面了。(《藍鷹》)對,藍鷹長得什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自己的藍鷹,別讓它飛跑了,如果它跑丟了,也要把它找回來。
目錄
代序
喜歡得沒法說
天與地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
小女孩和死神
發明
星星
女孩和天使
東西
展示品
三張椅子
厚大衣
汽車
蘋果樹
巨大的麵包
阿拉斯加的金礦
書
流浪的城市
動物
邀請
大象的故事
獅子吼聲
巴格達的駱駝
為什麼駱駝的眼神總是那么疲憊
一、二、三、四
一個大雞蛋
藍色獵鷹
白色的動物
聖伯納犬、兔子、母豬
名字
漢、漢漢、漢漢漢
風神一家
不同的豬
皮特兒
雙峰駝和單峰駝
聽草長
鸚鵡
動物的名字是從哪裡來的
秘密和魔法
小女孩和幸運
蛋糕
樹樁
魔法師和他的女廚師
上了鎖的山
哥哥、我和森林裡的貓
不一樣的生活
如何尋找幫助
慢慢
柜子上的小孩
小巨人
一千個惡作劇
小女孩和厭倦
天空
鯨魚的惡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