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畫山繡水
自從唐人寫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多有人把它當做品評山水的論斷。殊不知原詩只是出力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並非要褒貶 天下山水。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致,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自然是絕世少有的。
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一百六十里灕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瞧瞧那灕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 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 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 ,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像,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憑著我一枝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有點東西卻特別觸動我的心靈。我也算遊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有過一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隨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遊一番,看個究竟。最好是坐一隻竹篷小船,正是順水,船穩,艙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緊圍著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著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糊糊的,使人恍惚 沉進最恬靜的夢境裡去。
這種夢境往往要被頑皮的魚鷹攪破的。江面上不斷漂著靈巧的小竹筏子,老漁翁戴著尖頂竹笠,安閒地倚著魚簍抽菸。竹筏子的梢上停著幾隻魚鷹,神氣有點遲鈍,忽然間會變得異常機靈,抖著翅膀撲進水裡去,山影一時都攪碎了。一轉眼,魚鷹又浮出水面,長嘴裡咬著條銀色細鱗的鰱子魚,咕嘟地吞下去。這時漁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魚鷹,一捏它的長脖子,那魚便吐進竹簍里去。你也許會想:魚鷹真乖,竟不把魚吞進肚子裡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個環兒,吞不下去。
可是你千萬不能一味貪看這類有趣的事兒,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們才是灕江上生活的寶庫,那船家或許是位手腳健壯的壯族婦女,或許是位兩鬢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誰,心胸里都貯藏著無數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個小洞,就要噴濺出來。
你不妨這樣問一句:“這一帶的山真絕啊,都有個名兒沒有?”那船家準會說:“怎么沒有?每個名兒還都有來歷呢。”
這以後,橫豎是下水船,比較消閒,熱心腸的船家必然會指點著江山,一路告訴你那些山的來歷:什麼象鼻山、鬥雞山、磨米山、螺螄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狀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頭有塊岩石,一看就是個勤勞的婦女歪著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還流傳著色彩極濃的神話故事。
迎面來了另一座怪山,臨江是極陡的懸崖,船家說那叫父子岩。懸崖上不見近似人的形象,為什麼叫父子岩,就難懂了。你耐心點,且聽船家說吧。
船家輕輕搖著櫓,會告訴你說:古時候有父子二人,姓龍,手藝巧,最會造船,造的船裝得多,走起來跟箭一樣快。不料叫圩子 上一個萬員外看中了,死逼著龍家父子連夜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把當地糧米都搜括起來,到合浦去換珠子,好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運空了,豈不要鬧饑荒,餓死人么?龍家父子不肯乾,藏到這兒的岩洞裡,又缺吃的,最後餓死了。父子岩就這樣得了名,到如今大家還記得他們的義氣……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幾個險灘,快到寡婆橋了,也有個故事……
究竟從哪年哪代傳下來這么多故事,誰也說不清。反正都說早年有這樣個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著種地打草鞋,一輩子積攢幾個錢。她見來往行人從江邊過,山路險,艱難得很,便拿出錢,請人貼著江邊修一座橋。修著修著,一發山水,衝垮了,幾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劉三姐路過這兒,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親自參加砌橋,一面唱歌,唱得人們忘記疲乏,一鼓氣把橋修起來。劉三姐展開歌扇,扇了幾扇,那橋一眨眼變成石頭的,永久也不壞,
前邊那不就是寡婆橋?你看臨江拱起一道石岩,下頭排著幾個岩洞,乍一看,真像橋呢。岩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一吹,蕭蕭颯颯 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裊裊 的歌音吧?
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奇麗。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 一直浸到江水裡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灕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可不是嘛,右首山頂那塊石頭,簡直是個妙手雕成的石人,穿著長袍,正在側著頭往北嘹望。下邊有個婦人,背著娃娃,叫做望夫石。不待你問,船家又該對你說了:早年鬧災荒,有一對夫婦帶著小孩,背著點米,往桂林逃荒。逃到這裡,米完了,孩子餓得哭,哭得夫婦心裡像刀絞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頂,想嘹望嘹望桂林還有多遠,妻子又從下邊望著丈夫。剛巧在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頭:這是個神話,卻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實。
江山再美,誰知道曾經灑過多少勞動人民斑斑點點的血淚。假如你聽見船家談起媳婦娘岩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婦娘岩是陽朔境內風景絕妙的一處,雜亂的岩石當中藏著個洞,黑黝黝 的,洞裡是一潭深水。
船家指點著山岩,往往嘆息著說:“多可憐的媳婦娘啊!正當好年齡,長得又俊,已經把終身許給自己心愛的情郎了,誰料想一家大財主仗勢欺人,強逼著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轎里,思前想後,趕走到岩石跟前,她叫花轎停下,要到岩石當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岩洞裡了。”
到這兒,你興許會說:“這都是以往的舊事了,現在生活變了樣兒,山也應該改改名兒,別盡說這類陰慘慘的故事才好。”
為什麼要改名兒呢?就讓這極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來我們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吧,這是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的。今後呢,人民在嶄新的生活里,一定會隨著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態,展開他們豐富的想像,創造出新的神話,新的故事。你等著聽吧。
一九六一年
詞句注釋
(1)選自《楊朔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楊朔(1913—1968),現代散文家。
(2)褒貶(bāo biǎn):評論好壞。
(3)醇:指酒質純正濃厚。
(4)攢聚:緊緊地聚攏在一起。
(5)玲瓏剔透:形容器物細緻,孔穴明晰,結構奇巧(多指鏤空的手工藝品和供玩賞的太湖石等)。
(6)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7)圩(wéi)子:低洼地區防水護田的堤岸。
(8)蕭蕭颯颯:形容風吹草木的聲音。
(9)裊裊: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10)石乳:指鐘乳石。溶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冰錐狀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碳酸鈣0逐漸從水溶液中析出積聚而成。
(11)黑黝黝(yǒuyǒu):光線昏暗,看不清楚。
創作背景
《畫山繡水》寫成於1961年,具體月日不詳。當時是一個強調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十七年文學不適當地強調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要求作家、文藝家必須當“歌德派”,即只準歌頌祖國、時代、社會“鶯歌燕舞”的光明,歌頌工農兵英雄人物,不可暴露社會現實中的矛盾與種種醜惡現象的黑暗。而楊朔則努力以自己的體驗表現時代精神,總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畫山繡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成的。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楊朔適應十七年創作的時代要求與採用一 統的思想表現模式,自然是很自覺的,不獨是楊朔,那個時代的每位作家都無法規避“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載道”。但楊朔表現時與工農兵卻通過“詩”的構思,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所謂詩的構思,是指作者把描寫桂林山水的美與歌頌勞動人民結合起來寫,在 一一敘寫那些附麗於山水的美麗傳說中,把對勞動人民的歌頌、尊重與關愛,串聯起來成為 《畫山繡水》里的一條內容敘寫的線索。
作者說:“我也算遊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一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像。”按照這樣的感悟,作者通過自己所乘坐的“竹蓬小船”上船家的敘述,把一些美麗的傳說,一一介紹給讀者。如寫磨米山, “一看就是個勤勞的婦女歪著身子在磨米”, 突出勞動人民勤勞的本質。如寫父子岩,為讓 鄉親不至於餓死,父子倆反抗、逃避為“萬員外”(即姓萬的大財主)造船以囤糧買官,而寧可藏在岩洞裡餓死;這個故事突出了勞動人民的義氣凜然、敢於反抗強暴的精神。如寫望夫石,旱年鬧災荒,夫妻倆帶著孩子逃往桂林,丈夫爬上山頭遙望前路,恰巧這時一家三 口都因飢餓而死。這個傳說是概括勞動人民 在舊時代舊社會難以生存的命運。如媳婦娘岩 (新娘岩)附麗著被大財主強娶的新娘為“終身許給自己心愛的情郎”而在迎親路上跳岩殉情的故事。這些故事是作者經過選擇而寫下的,整合起來主要表現了在舊時代舊社會裡勞動人民勤奮耐勞的品質、正直俠義的精神、難以逃避苦難的命運以及男女戀人之間忠貞不渝的愛情。這些穿插,是整合在“我”遊覽桂林山水的遊蹤敘述中間,也就是說,“我”的遊蹤是一條線索,傳說的穿插是一條線索,兩條線索整合為一篇完整的遊記;在描述遊蹤的 “畫意”里嵌入並融合了歌頌、關愛勞動人民的“詩情”,這就是這篇散文構思出來的“實景”加“傳說”的“詩情畫意”。
歌頌、關愛勞動人民是《畫山繡水》思想的一個方面,熱愛、讚美桂林山水是這篇散文思想的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一個愛國主義者,應該愛祖國大地的山山水水,愛這片熱土上的一草一木,所謂萬水千山總是 情,綠樹花草總關情,就是指人的愛國情操或人的本土性。愛國主義思想的內涵除了愛祖國 的每一寸土地及疆土的完整、愛祖國億萬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數千年的燦爛文化之外,還應該包括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楊朔無疑是一位愛國主義者,他讚美、描寫桂林山水的美,表達了他對中國大好河山的赤子之情。
藝術特色
精心安排布局,創造詩一般的意境,是這篇散文很鮮明的一個特點。作者把讀者帶入 “畫山繡水”詩的境界,其中是很有講究的。 全文有很多畫面,有山水畫、人物畫。山水 畫中間最多的是“傳說寫意畫”,即山的形狀 與傳說結合起來寫的、以形傳神的畫面,這是 一目了然的。蘇軾稱讚王維的詩畫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蘇軾《東坡題跋》下卷 《書摩詰藍田煙雨圖》)。朱自清則要求“文中有畫”(《山野掇拾》序),即散文中也應該像詩那樣,創造“文中有畫”的意境。執意求詩的楊朔在《畫山繡水》中即是如此做到 “文中有畫”的。所謂“畫中有詩”,就是在形象畫面中間融入詩情,就是情與景的交融, 也就是情動於衷而外化為景的畫面的描寫。隨便看一例:作者這樣描寫灕江的水——“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著一 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糊糊的,使人恍惚沉進最恬靜的夢境裡去。”表面上看,這幅畫面純然寫景,作者的情感沒有通過文字的表述而透露、抒發出來。但作者被山水所迷醉、所致幻的感覺被描述出來了,那種熱愛、喜歡桂林 山水的詩情在文字的中間,如汩汩泉水流淌出 來了。這是很高明的把豐盈的情感蘊蓄在畫面 中間——這就是“畫中有詩”。山影倒映在平靜的水中,是“靜態”的景致,可作者妙筆生花,偏偏說是“灕江”一片一片“畫著”畫出來的;這是化靜為動的描寫,是創造詩的意境的靈感,是“暈糊糊”的沉靜致幻使然,說到底是作者詩情的曲致表達。
語言的清新、雋永,使詩意的表現更落到實處,也是這篇散文的特點。楊朔擅長文字的推敲,不僅把語言打磨得乾乾淨淨,沒有多餘的一個字、一句累贅的話,達到完全精粹的境界,另一方面這種錘鍊又能夠達到表情的最佳效果。《畫山繡水》的語言之美,主要表現在通過精緻的遣詞造句,使語言極富詩意感。這無需贅言,只要 隨便從作品中捻出幾句,細細品讀分析,就能體會出其字字表意、句句含情的味道。就像前面“趕上天氣晴朗⋯⋯最恬靜的夢境裡去”的引例那樣,情感蘊含在字句之中,這是楊朔語言“雋永”的特徵。說到語言的“清新”,主要是指這篇作品的語言是在口語基礎上提煉而成的清淨、通暢,通俗又自然,俗中帶清新, 一如朱自清所提倡的“談話風”(《內地描寫》)那樣,像平時說話那樣親切有味,活脫明快。如“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一百六十里灕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再如“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 隨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遊一番,看個究竟”,等等,這類句子都是談話的口吻、節奏及語感,是經過提煉之後藝術的“口語”。
《畫山繡水》的敘述人稱,使它不同於一般常見的遊記,成為它一道很矚目的藝術表現形式的風景。緣於“談話風”的需要,作者採用了特殊的敘述人稱。具體說,作者使用第一 人稱“我”與第二人稱“你”結合的敘述方式,定下了文本由“我”向作為讀者的“你”敘說桂林山水美妙情境的基調與氛圍。全文只在第3節的開始兩句出現兩個“我”字(“憑著 我一枝鈍筆⋯⋯原諒我⋯⋯”),明確交代使用的是第一人稱;而從第4節開始,幾乎每一小節都出現“你”字,諸如“一路山光水色, 緊圍著你”,“你也許會想”,“你千萬不能⋯⋯怠慢了⋯⋯船家”,“船家⋯⋯一路告 訴你”,等等,一共使用了17個“你”,且將“你”的稱謂一貫到底,營造了整篇作品“訴說”的語境。顯然,作者故意強調了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及其效能。從表面上看,是作者跟讀者面陳,營造了全文與讀者“拉家常”交流的親切氛圍。往深處看,這也是作者滿腔的詩情——那種被桂林山水所迷醉的驚嘆、喜悅之情,急於向讀者傾訴,仿佛別無選擇,“直面對話”的方式才是唯一;唯其如此,內心的思想感悟與萬斛詩情才能得到最率真、最快慰的暢達。一些評論家在批評楊朔的時候,說他“矯情”,這種說法有些嚴苛,也不符合實情。在很多情況下,楊朔在散文中抒寫的思想和 情感不是作秀,不是故意“裝”出來的,而是確 確實實地源於他作為一個公眾知識分子熱愛祖國的一顆真心,《畫山繡水》就是一個證明。
作品評價
香港學者黃繩:楊朔的《畫山繡水》,寫得很有特色,表現了他自己的獨特風格。短短的一千幾百字,讀來興味盎然,讀了一遍還想再讀第二遍,比之某些令人粗讀一遍便毫無餘味得作品強得多了。楊朔對桂林山水的特殊風致,作了形象化的、極富藝術性的描寫。作者連線幾個片斷也很自然、很巧,讀來但覺作者揮灑自如,筆下靈活極了,但這一定不是信筆寫來的,而是經過千錘百鍊的。讀這樣的文章。真正是藝術的享受。
作者簡介
楊朔(1913—1968),原名楊毓晉,現代散文家,山東蓬萊縣人。和劉白羽、秦牧一起被稱為中國當代散文三大家。青年時代從事過翻譯和古典文學的研究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革命,一面跟隨部隊轉戰南北,一面從事文學創作,著有中篇小說《紅石山》。解放戰爭時轉入部隊,任新華社特派記者,同期寫有《北黑線》、《英雄列車》等l0多篇反映人民解放軍戰鬥事跡的短篇小說及中篇小說《北線》、《望南山》等。1950年入朝鮮參戰,寫出了著名中篇小說《三千里江山》,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頒發的二級國旗勳章。50年代中期以後,專力進行散文寫作,在當時有相當大的影響。 楊朔創造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散文的長處,於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達到詩的境界。他營造意境時,常在謀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勞創造而無所求的特點,來寄情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高尚情操。他作品的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櫻花雨》、《香山紅葉》、《泰山極頂》、《畫山繡水》、《茶花賦》、《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