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形態特徵
孢囊梗樹枝狀,無色、多隔。小梗末端尖,其上著生一個孢子囊,其中有些小梗頂端著生孢子囊後,又可進一步延伸生長新的孢子囊梗,孢子囊無色至淡黃色,檸檬形,頂端乳突狀,遊動孢子從乳突孔釋放。有性階段產生卵孢子,卵孢子球形,無色至淡黃色,光滑。
侵染循環
以卵孢子落入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適溫高濕條件下,卵孢子萌發產生孢子囊及形成大量遊動孢子,成為此病的初次侵染來源。
發病條件
在22~25℃和高濕,尤其是在多雨季節,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果園地勢較低、排水不良,會加重病害的發生。
危害症狀
葉片受害時,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的水漬狀葉斑,天氣潮濕時病斑背面長有白色霉狀物。莖桿受害時,病部呈深褐色、水漬狀腐爛,表面長有白色霉狀物。當天氣乾燥時,病部收縮成“細脖子狀”。病苗往往容易折斷,造成死苗。
防治方法
1.注意田間衛生,發現病苗應及時清除燒毀。
2.當病害剛開始發生,即時噴藥,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每隔10~15天1次,噴藥次數要根據天氣及病情的發展來定。有效的藥劑有:58%瑞毒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4%防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普立克水劑500~600倍液;9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波爾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