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畢強,筆名沂蒙山人,師承著名畫家秦嶺雲、王明明、楊延文、韓美林先生。先後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北京畫院研究生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會員、北京中國畫院楊延文山水創作室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個人成就
作品入選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十屆全國美展、《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展》;獲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國際華人詩書畫印藝術大展》優秀獎。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文匯報》《人民政協報》《光明日報》《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人民網等媒體發表並報導。多次同秦嶺雲、黃均、孫菊生、劉繼瑛、張世簡、陳大章、劉松岩、蘇適、李鐸等老一輩藝術家合作繪製作品。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黨校、全國人大會議中心、中共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民革中央委員會、外交部釣魚台賓館管理局、中央文獻出版社、交通運輸部機關外賓接待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管理處等創作巨幅山水作品。2010年5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審核,作品通過了ISC2000藝術品價值標準認定,準予在中國文化藝術市場及國際市場流通、推廣及出口。審評價值:寫意山水(類別、項)---12000/平方尺。個人簡歷
1977年8月生於山東,受齊魯文化影響,自幼酷愛繪畫。1988年-1999年跟隨山東省美協副主席朱全增學習中國畫10年,並刻苦臨摹《芥子園畫傳》,期間多次參加並參與組織省市級美術展覽,多次獲獎。
1991年隨父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多次臨摹中央機關大廳陳列的名家巨幅山水作品,尤為酷愛白雪石先生的山水風格,並得親傳,受益匪淺。
1993年在泰山腳下學習繪畫,三年間長期登泰山寫生,尤為喜愛泰山的亭台樓閣,古柏蒼松,瀑布小溪。
1995年跟隨著名山水畫家黃墨林教授赴長江三峽,龍門石窟,黃山等多地寫生。
1997年山水作品《故鄉的雲》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慶香港回歸美術書法作品展,作品展覽於中國美術館,同年作品《秋思》入選中韓園林碑刻美術書法展,作品被韓國收藏,並同時被聘為中韓文化藝術交流委員會委員。
1998年山水作品《牧歌》入選首屆山水畫展,作品展覽于山東省美術館,併入編《首屆山水畫集》。
1999年作品《沂蒙山小調》被廣東省藝術中心收藏。同年6月考入彭培泉導師工作室,9月正式進入北京畫院研習中國畫,並得到劉春華、王明明、王文芳、賈浩義、白雪石、黃均、何鏡函、婁師白、吳冠中、秦嶺雲、白庚延、何家英、鄒佩珠等名家指點。
2000年與中國書協副主席解放軍畫報社總編李力生少將赴西北各地採風,創作出大量的西北題材的作品。作品《在水一方》《憶江南》被音樂人臧天朔收藏。
2001年潛心研究牡丹和山水,拜師楊延文。
2002年以來在《人民日版》《經濟日報》《文匯報》《人民政協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雜誌、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人民網等媒體發表並報導。北京畫院畢業,同年進入楊延文山水高級工作室。入選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作品《雲深不知處》被國家人事部收藏,作品《歲月無聲》被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收藏。
200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北京畫院楊延文山水高級工作室匯報展,出版《北京畫院王明明楊延文高級工作室作品選》。
2004年研修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主攻山水畫創作。入選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作品被中央文獻出版社收藏。
2005年山水作品《信天游》獲得文化部主辦的國際華人詩書畫印藝術大展最佳優秀獎。作品《壟上行》入選中國美協新人新作展,獲優秀獎。作品被交通部機關外賓接待室收藏。
2006年山水作品《我熱戀的故鄉》入選文化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展,獲三等獎。同時被評為《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畫家》。作品被中共中央黨校收藏。
2006年-2011年為國家領導及中央機關創作大量巨幅山水作品,並同中央文史館館員秦嶺雲、黃均、孫菊生、劉繼瑛、張世簡、陳大章、劉松岩、蘇適、李鐸等老一輩著名書畫家多次合作。
2009年作品《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分別被外交部釣魚台賓館管理局及中共中央辦公廳收藏。
2010年作品《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被全國人大會議中心收藏。
2011年在墨爾本中國藝術品春拍中,作品《中國四大名樓-滕王閣》以120萬港幣成交,創個人作品單幅拍賣最高紀錄。
201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個人畫集《沂蒙山人》。
2013年為政協禮堂、統戰部、及外事機構創作《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松鶴延年》《國色天香》《秋染江邊》《錦上添花》等巨幅作品。
2014年為山東省政府、省委黨校、遙牆國際機場要客廳等創作《山外青山樓外樓》《雁南飛》《惠風和暢 錦上添花》等數幅山水牡丹作品。
2015年為中國南方航空北京客艙部設計中國印LOGO;為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貴賓廳創作《白雲深處》;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創作《岸芷汀蘭》
2016年為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創作山水壁畫作品;完成《關山萬里》《漢宮秋月》《萬山紅遍》《松鶴延年》等主題創作;為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歌唱家張天甫創作同名作品《湘江北去》;參與歌手臧天朔慈善西部行募捐活動;為北京紅星股份創作國畫《紫氣東來》《國色天香》。
作品賞析
相關文摘
《思想的雪地感情的蒼狼》星夜推窗,高樓遠眺,覽不盡萬家燈火,春意繚繞;更有幽風來思,激情揚波,盪不盡紅塵萬丈,千古衷情。眉心盡展,
鎖不住憂忡,亦擋不住思鄉戀鄉情結襲至,於中秋節臨近時,嘆一句“月是故鄉明”。索性回屋,打開畢強的鄉情山水畫,于思想的雪地,體味一番感情的蒼狼,嘯吠天外。我與畢強,同是客居京師,一個為求學丹青,一個為作家夢痴,偶然於友人處相識,竟不覺同是懷鄉。一個生於齊魯大地,畫名沂蒙山人,一個土長豫北,獨守著一塊“愚石”。居然於因緣巧合間,圓作家夢者寫了丹青學子,丹青學子送了作家夢者畫。是為一笑。噓!且莫聲張,莫要驚動了追趕星夢之人。我與文學,半是工夫半是友;而于丹青,則愧為外行。賞畢強心跡履痕的抒情山水畫,唯從情愫中體味,情結處解之,斟酌詩味情韻,更兼思想游通,想來不至太過游離。古人為文,多系有感而發。一位瑞士哲學家說過:“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想來畢強作畫。亦系有意為之,故其感情真摯細膩處,濡墨如潺潺小溪。離家懷鄉日久,故鄉一草一石皆成夢境,盡入意境。而“臨晚境,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於畢強來說,因時代不同,況又年輕,便少了那傷古之愁,多了一份幽美之思,故其畫筆亦如實反映了其內心的真實,描摹出沂蒙山水情韻,折射出沂蒙風情與其血肉相連,其對生活、生命、家鄉的深深熱愛與盡情謳歌。激情暗涌,逸筆如虹,河心小舟成雙靜泊,鸕鶿臥立船之首尾,於圓月、樹石、村莊的映襯之下,更增添了一份靜謐、恬淡、幽美的情致,令人懷憂而不傷,於愛中呈幽,著意處儘是風雅之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畢強的畫筆之下,雖有情采斐然,卻無塵世繁鬧,有的只是情也浩渺,夢也浩渺的淵明之氣;而其又甚喜游跡江南,墨韻漸就婉約之風。《詩經》中“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句,似契合了畢強的畫魂;其情痴意迷間,但為“佳人”故,徘徊至今,憧憬嚮往至今,回味留連至今,終使畫筆銜夢經年,未嘗得閒,揮灑顰眉,但酬君之“三顧”。於是乎,靈山秀水“涉江”而來,頓呈眼前,乃知是多年心血凝結所至,令人感慨再三,更多了一些了解與咂味。竊問畢強,於其畫滿意否?畢強笑不語,伸手捻無須,想來其藝無止境,不滿意者居多;然則畢竟是其藝壇跋涉旅程中的見證,鉻心刻骨也罷,閒著幾筆也罷,卻也甚得悠然之趣,風雅之姿,點滴心血,恐不白費,回報必多矣。則我等閒哂之輩,不妨靜觀之。摘自《中國民航報》2002年10月作者:黃玉海詩人《感受國粹魅力品味藝術人生》
凡是欣賞過畢強畫作的人,都會認為他功力紮實,用心專誠,極有品位,有著明確的藝術追求與藝術個性。他的山水畫給人的突出感受是:法度謹嚴,氣象雄渾,筆墨入微,格局整飭,是繼承了傳統繪畫的風格,尤其是近代畫家李可染的藝術風範和創作宗旨,這就是以筆塑形,以形攏象,聚象成勢,緣勢通神,每幅作品都經過苦心經營,絕沒有遊戲筆墨、草率為之的習氣。
欣賞他的畫,會使人聯想到智者抄經時摒絕雜念、一絲不苟,其心至誠、其志至堅的感人情景。作為一個身處藝術思潮迭起、創作奇風異格紛呈的文化時局中的青年藝術家,他能保持這種處變不驚,穩步向前的人生信守和治藝精神,委實是難能可貴的。畫為心跡,境由心造,山水創作描繪的自然景致,實際上是畫家基於個人的信念和情感對客觀世界的審美觀照,這種觀照過程既是人與自然的溝通與契合,同時也是對表現客體的選擇與整合。畢強在藝術道路上的選擇與追求,也同樣遵循這一創作規律。
他的山水作品反映出本人對意境的追求,像詩一樣抒情的自然風光和可游可居的精神家園,包含著濃郁的生活激情與時代氣息。且在落墨中呈書寫性。一波三折,節奏韻律流暢自然,以一當十,顯示出精神規範的特點和自己的藝術才能,體現出他較全面的文化素養,正是畢強藝術上成熟的表現。他從藝20年間親歷黃山、泰山、雁盪山、武當山、廬山、衡山以及江南、三峽、湘沅、清漓、神農架、鏡泊湖等地寫生採風,這就使他的山水畫變得更加幻化奇譎,風格多樣。這種“外師造化”的成就,正是他經過多年探索所找到的道路。他的作品既有名山飛瀑、行雲、蒼松的磅礴,也有小橋流水、竹籬茅舍和江南水鄉的情致,情景交融,生意盎然,有濃郁的藝術感染力。而且作品深處仍然體現著中國物我兩忘,自然和諧的本質精神。他作為一個傳統型的畫家,極擅於把握自己的藝術創作獨立方位的選擇,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另闢出屬於自己的蹊徑。在畫法上,有著銳意求新的審美追求,通過大膽概括的筆墨,以質樸的形式辭彙,營造了一種精神氛圍,突破了以往古人反應山水題材繪畫的某些陳舊方式,也體現了他對形式美感的強烈追求與表現。畢強極重以實代虛的手法,虛實相間,營造亦仙亦幻的空靈氛圍,恰如其分地進行輕度渲染與留白,墨色交織。具有獨創與別開生面的意義。從整體來看,他的的山水作品結構嚴謹不乏空靈,氣韻古雅卻不乏清新。他的筆墨,極重筆勢,以筆勢去構築重山疊水整體氣勢,活化和深化了飽滿的神情意蘊,讓人感受到一種高層次的主觀精神狀態,一種精神視野與境界追求。他的畫風樸實,率真,在人品和畫品統一結合上使畫作平添了人格美的意蘊,閃爍著靈性之光彩。我喜歡他的人品,更喜歡他的畫品及沂蒙山人的樸實與豪放。山水之道,在於精神,有了精神,筆墨方有意味,作品才能張力瀰漫,才能大氣撲人,所謂精、氣、神才能使用筆墨、符號得到活力,獲得生命力。這正是我們在畢強的山水作品中感受到的。
中國書畫價格在國內國際藝術品市場上再次攀升至一個新台階,改寫了中國藝術品“天價”概念的大環境下,諸多像畢強這樣的從畫院派走出來的中青年專業畫家慢慢的脫穎而出,價格更是一路飆升,節節上揚。畢強國畫系列之《中國四大名樓》組畫等作品已經以百萬元的成交拍賣價格向市場證明了其投資增值的潛力。其實每一個成功的藝術家的巔峰之作恰恰多是其中青年階段的作品。因此,一生巔峰之作、深厚的藝術創作水平,從作品的藝術水平水準考慮,我們有理由相信,現當代中青年畫家的作品將是許多未來大師級畫家的代表作品,他們的作品也會在今後的藝術品市場上創造出更多的“神話”,其市場增值潛力和發展空間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