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由丹陽入京
【年代】明
【作者】夏完淳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由丹陽入京
萬里河山拱舊京,楚囚西去淚如傾①。
斜風衰柳丹陽郭,細雨孤帆白下城②。
殘夢忽驚三殿報③,新愁翻覺一身輕。
從軍未遂平生志,遺恨千秋愧請纓④。
作品注釋
①楚囚:囚犯。《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義,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②白下城:南京的別名。
③三殿:天子和太后、皇后一道出行稱為三殿。
④請纓:將士自告奮勇請命殺敵,語本《漢書·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全文翻譯
萬里河山拱衛著舊時的京城,
囚徒西去,止不住淚如雨傾。
丹陽城外斜風吹著衰敗的楊柳,
濛濛細雨中,孤舟一葉送我到南京。
夢中忽聽有人報皇上駕到,
喜得我忘卻了憂愁,渾身一輕。
從軍三年,沒有達到平生的志願,
白白請纓一場,此恨將萬世無盡。
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被滿清政府逮捕解往南京的路上所寫。國破家亡,能不使末路英雄觸景生悲?一刻的美夢,又引起他有志未酬的無窮遺恨,作者當時心情之苦可以想見。
作者簡介
夏完淳(1631~1647)南明詩人、抗清將領。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或靈胥)。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父夏允彝為江南名士,與陳子龍等創立幾社。在明末主持清議,糾彈時政,同張溥等人的復社同氣相求,極得人望。夏完淳幼受父親影響,矢志忠義,崇尚名節。他聰明早熟,天資極高。5歲讀經史,7歲能作文;8歲時隨父赴北京,受到前輩文人的賞識。後隨父赴福建長樂,12歲時返鄉,拜其父之友陳子龍為師,與杜登春等有志少年組織西南得朋會,成為幾社後繼。1645年(順治二年),清兵南下,江南一帶抗清義師蜂起,他隨父夏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約在投軍前夕,與錢秦篆結婚。清軍陷松江後,其父投水殉難。夏完淳誓志報國,順治三年春,與師陳子龍、岳父錢栴重組義軍,上書南明魯王,魯王遙授完淳為中書舍人,太湖吳易的軍事參謀。吳軍不久潰敗,完淳隻身流離到湘鄂一帶,後返家。1647年(順治四年)夏,在故鄉被捕,解往南京。洪承疇親自審問,他拒絕誘降,英勇就義,死時年僅1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