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規劃
轄15個行政村,分別為:南必村、村頭村、邊斜村、璜坊村、坪上村、渡頭村、琵琶村、孫屋村、白沙村、松山村、車頭村、江背村、逕頭村、璜山村、田頭村
村落介紹
孫屋村
位於田頭鎮西部,距田頭鎮政府五公里,東靠梅江河,西靠賴村鎮,南靠黃石鎮,北靠琵琶村,全村有村民小組11個,自然村9個,總戶數392戶,總人口1940人。總耕地面積1697畝,全村山林面積4458畝。本村以農業為主,盛產糧食、席草為主。發展林業生產,全村森林茂盛。近年來,得到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村於2006年水泥路硬化四公里,為村民搞活經濟帶來較大效益。
村頭村
村頭村位於田頭鎮東部,西靠田頭圩鎮,東與南必村相鄰,距田頭鎮政府1華里,該村有耕地面各1321畝,山地面積100餘畝,其中300餘畝已開發種上臍橙。5個自然村,14個村小組,總人口1970餘人,是田頭鎮主要產業村莊,以農業為主,盛產糧食、席草,雜交水稻制種歷史悠久,現已成為江西現代種業有限公司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之一,本村廣大民眾對魚苗養殖也有較豐富的經驗,該業也較發達,魚苗遠銷本省各地及福建等外省市縣。
南必村
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956畝,果園60畝,林地面積2200畝,有8個自然村,12個小組,人口2200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屬走馬陂灌區,農作物種植屬旱澇保收。村民的收入主要來自席草、菸葉、水稻種植、外出勞務收入,其他各項各業蓬脖發展,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2310元,村民生活水平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邊斜村
邊斜村位於田頭鎮南部與田頭村、村頭村、璜山村、逕頭村、江背村相鄰,北靠梅江河,水資源充足,交通便利,全村有11個自然村,轄10個村民小組,有人口2310人,581戶,全村耕地面積1728畝,林地800畝。本村富民產業主要有:草蓆生產、加工、水稻雜交制種、三黃雞養殖,特別是席草種植和草蓆加工是本村的主要產業。邊斜村村容整潔,村風醇厚,村民文化娛樂生活豐富,新建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更加豐富了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邊斜人民安居樂業,勇於創建,為創造和諧的新農村不斷努力。
璜坊村
璜坊村古稱璜溪村,位於梅江下游西岸,東經105°46′北緯37°25′,地處丘陵、轄四個自然村,14個村小組,有630戶,人口2600餘人,總耕地面積2057畝,水域面積700餘畝,12500畝的山林面積,通過幾十年的封森治理,現已綠樹成蔭,大部分松木已基本成林,環繞全村的水泥公路於2004年底在本鎮內率先硬化,給村民交通、出行帶來便利,並在同年引進台資企業明都照明電氣有限公司在本村禮堂設立分廠,為村民的200餘名剩餘勞力和部分農閒人員創造了進廠就業的機會,給當地農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條件,發揮了較大效益。
坪上村
本村位於田頭鎮西北部,北鄰渡頭村,東接長勝鎮真君堂村,西毗鄰梅江河,南接田頭圩鎮。全村共有耕地1216畝,果園600畝,田地300畝。有14個自然村,11個村小組,人口1710人。本村以種植水稻、席草為主,是鎮農技站制種基地之一。特色產業有:商品蔬菜、菜苗、魚苗繁殖,全鎮最大的臍橙園,村人均純收入2006年為2300多元。
渡頭村
本村位於田頭鎮北端,東與竹笮鄉的新街村相望,南與本鎮的坪上村相連,西與本鎮的璜坊村相接,北與竹笮鄉的小坑村相鄰,梅江河從境中穿過。把全村分為南北兩塊,全村共有7個自然村,11個村小組,512戶,2180人,勞動力940人,面積1436畝,養殖水面96畝。全村有貧困戶42戶,136人,低收入戶130戶,471人。村民純收入主要來自於水稻制種及打工,利用荒山開發的果園有300畝,村收入達30000元左右。村水泥路4.5公里,貫通十二個小組,有5坐電排站,可以覆蓋全村的土地,三百不見土的水圳10000米。
琵琶村
琵琶村位於田頭鎮梅江河西南岸,東鄰竹笮鄉水坑村,西鄰孫屋村,南鄰車頭村,北鄰賴村鎮,全村總人口2180人,自然村15個,村小組11個,耕地面積2035畝,林地面積8000多畝,璜坊至琵琶村公路尚未硬化,全村主要產業有制種、席草種植,山林資源及養殖業為主,2006年人均純收入2100元。
白沙村
白沙村位於田頭鎮的最南部,琴梅兩江交叉最低部,每年春季洪水季節都要受洪水淹浸。全村有耕地面積1540畝,其中:水田1370畝,旱地170畝,主要以種水稻、席草、花生、蔬菜為主,山林面積2470畝,全村有人口2330人,12個村小組,34個黨員。
松山村
松山村位於田頭鎮南部梅江河東岸,東靠白沙村,南靠黃石鎮、營底村,西靠車頭村,北靠江背村,全村總人口2060人,總耕地面積1571畝,山林總耕地面積1832畝,全村村小組13個,自然村4個,村產業只有一部分席草,村人均純收入1831元。
車頭村
車頭村處於梅江河東岸,位於田頭鎮南端,東鄰江背村,南鄰松山村,西鄰孫屋村,北鄰琵琶村,全村有14個村小組,12個自然村,一個村級圩鎮,全村共有人口3100人,耕地面積2312畝,山林面積3150畝,屬田頭鎮南端的一個中心村。近年來,在上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車頭村面貌煥然一新,自田黃水泥公路的建成後,使車頭人民交通便捷,市場繁榮,2006年中國移動,中國聯動信號塔分別在車頭建成開通,2006年農業開發辦立項投資在車頭村興建排灌站,從梅江河引水至走馬陂渠道灌溉工程一座,走馬陂渠道在車頭區域內全長2公里搞了漿砌石。車頭村主要產業以雜交水稻種植,雜交制種業、席草種植等產業為主,為車頭村的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江背村
江背村位於田頭鎮中南部,距圩鎮1.5公里,。現有人口2070人,耕地面積1715畝,山林面積1930畝,7個村小組,15個自然村。
我村有地理資源優勢,土地肥沃,主要特色產業是:以水稻、雜交制種和席草為主體,推動白蓮和西瓜生產。穩定農業生產和企業的發展,村有機磚廠一個,目前發展優好。
璜山村
璜山村位於田頭鎮東南部,與長勝鎮(青樹村、水樅村)、黃石鎮相鄰,距田頭圩鎮2公里,離昌廈公路4公里,交通較為便利,該村建村時間已有900餘年,歷史較為悠久,寧都縣出名的謝雲龍狀元曾就讀於該村的牛石山房。全村總人口3380人,耕地面積2739畝,特色產業有:三黃雞養殖、魚苗繁殖、席草種植和加工。
田頭村
田頭村位於距寧都縣城20公里梅江河畔,地處田頭圩鎮,街道與飯堂咀自然村連成一片。轄區內居住著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村居民3600多人,其中田頭村籍村民2090人,劃分為八個村民小組,有耕地1079畝,魚塘40畝,沒有山林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屬走馬陂灌區,自流灌溉條件良好,農作物種植旱澇保收。田頭村地處田頭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發展前景。人口密集,交通方便,通信便捷,街道寬暢,市場繁榮。近年來,農業以席草、水稻制種為主導產業,工業以草蓆加工、銷售,形成產、供、銷完善的產業網路,勞動力以技術型向外輸出,農民外出勞務收入占農民收入的四分之一,其他各業蓬脖發展,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32萬元,村民生活水平籽麻開花節節高。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0716 |
男 | 16133 |
女 | 14583 |
家庭戶戶數 | 786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0369 |
家庭戶男 | 15919 |
家庭戶女 | 14450 |
0-14歲(總) | 9134 |
0-14歲男 | 5243 |
0-14歲女 | 3891 |
15-64歲(總) | 19334 |
15-64歲男 | 9805 |
15-64歲女 | 9529 |
65歲及以上(總) | 2248 |
65歲及以上男 | 1085 |
65歲及以上女 | 116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9851 |
歷史人文
中山故里
1984年從田頭鎮孫屋村《孫氏族譜》上發現,孫中山祖先唐東平候孫利,曾遷徙於此,經專家論證認可後,新華社特此播發訊息,中山故里之名不脛而走,轟動海內外。明朝著名政治家、工部尚書、明成化五年(1469年)探花、贛南歷史上第一位駐外大使董越和弘治大理寺卿董天錫父子,毛主席警衛員、原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員陳昌奉均系田頭歷史名人。
客家風俗
寧都田頭鎮村民正月十五抬故事(又名妝古史)鬧元宵
寧都作為一個客家的早期搖籃,有著濃厚的歷史和文化沉澱。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寧都縣田頭鎮的村民都要舉行民間“抬故事”鬧元宵活動。當日,12名扮成民間傳統故事人物的小孩,分別乘坐在六個木製大駕上,被人吹吹打打簇擁著在圩鎮上巡遊,場面十分壯觀。圖為“抬故事”鬧元宵的隊伍在圩鎮穿行。
在江西省寧都縣田頭鎮,村民們自發組織的“抬古事”活動已經流行了480多年(一說為“妝古史”)。因扮裝的內容為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而得名。用木製衙轎式的小轎,只造底座與框架,使用時以彩綢、紙花、金銀首飾裝點得絢麗別致,內坐兒童裝扮成故事人物。往往是在正月十二日和十五日舉行,額定24台(不過當天只看見6台),每台“古事”有四人抬,四人保護,互相換班,並配一堂西皮鑼鼓。隊伍前後各配3把三眼銃,三銃齊響,俗稱“打九子炮”。“抬古事”隊伍經過的街道、村莊鞭爆響個不停,方圓百里都有人前去參觀。
交通
田頭鎮交通方便,電力充足,昌廈一級公路、319國道傍境而過,出鎮公路全部建成水泥路,率先在全縣完成農網改造任務,全鎮15個村全部實現了“五通”(公路、電、廣播電視、電話、手機),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發展條件大為改善,2002年底開始的圩鎮Ⅰ期改造,通過大規模拆遷建設,總拆遷面積10000餘平方米,建設了一條主街道寬30米,兩條次街道寬20米,成套商住樓120幢。建成了全縣一流的農村圩鎮 。
綜合經濟
田頭鎮以魚苗繁殖為主導產業,現有規模以上魚苗繁殖場13家,苗種養殖戶2253戶。田頭鎮主要利用該鎮現有水面的水面共1051畝進行魚苗繁育,利用該鎮5102多畝稻田採取稻(席草)、漁輪作方式進行魚苗培育,每年的4月上旬開始魚苗繁殖,全年繁育“四大家魚”早繁苗14億尾,生產夏花魚種1億尾,培育冬片魚種340噸,水產苗種總產值達4500萬元,占該村農業產業總產值的40%。由於魚苗產業的發展,該鎮水面畝平租金達到1000元以上。
在發展魚苗產業上,田頭鎮的主要做法
持之以恆抓產業
田頭鎮委會歷屆班子成員始終圍繞水產苗種這一傳統產業,二十年如一日長抓不懈,積極的投工投勞提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同時積極引導和幫助當地村民進行水產苗種生產經營,使苗種產業慚成氣候。
大力引進推廣良種良法
從八十年初至今的二十年中,在縣鄉村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先後引進更新“四大家魚”、荷包紅鯉、彭澤鯽魚等原(良)種總計200多萬尾;引進推廣人工授精技術、標準化苗種運輸技術,小池寬溝式田間育苗式等多項先進實用技術。為當地的苗種產業提供了技術保障。
成立行銷組織
2004年以前,當地的魚苗銷售以鬆散自產自銷為主,無序競爭時有發生,農戶利益得不到保障,2004年初,該鎮成立了首家非贏利性協會組織——“寧都縣水產苗種行銷協會”,形成產、銷共同體,協會會員間積極開展技術交流和生產幫扶活動,共同規範生產銷售行為,開拓市場空間,2004年當年協會會員人平增收220元,到2006年為此,該協會共吸收會員1675名。通過協會的建立,當地的水產苗種產業正逐步向組織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邁進。
近年又招商引資,開闢了贛南臍橙種植基地,真菌生產基地,與隔壁大鎮長勝組成了全國真菌菇生產廠房最密集的生產經濟帶。
特色產品
魚苗、 水稻、 稻種、 牛肉、真菌菇、臍橙。
早在明清時期,當地人們就懂得了圓吻密鯝、鯉魚的人工繁殖技藝,並在周邊地區廣為流傳,使魚苗繁殖成為當地的一項傳統產業。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業(漁業)技術推廣套用不斷深入和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使這項傳統產業在田頭鎮坪上村煥發出勃勃生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品種不斷增加,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生產效益逐年增加,逐漸成為全縣乃至全省最大最為重要的“四大家魚”和其它名優水產苗種繁殖基地之一,產品遠銷全省各地市和福建、湖南等地,成為當地的一項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中國水稻研究所2007年在田頭鎮設立國內首個地方性水稻新品種試驗站,把該所研發的水稻新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由點帶面在江西以及南方水稻種植地區推廣。2007年,他們在這裡試驗了30個新選育的水稻品種,推廣面積1萬畝。今年早稻又在這裡對比試驗28個該所新選育的水稻品種,從中選出適合當地土壤、氣候等種植條件的優質品種大面積推廣。
展望發展
近年來,遵循“以農穩鎮、以私興鎮、以市活鎮、以席富鎮、民本固鎮”的總體工作思路,主攻農業產業化經營,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充滿生機活力的鎮域經濟發展格局,發展壯大了席草、制種、魚苗、黃雞、果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席草產業:田頭已成為江西最大的“草蓆之鄉”,全鎮席草種植面積超過10000畝,草蓆加工機械總數達到800餘台,年產草蓆700萬條,總產值3750萬元,2003年3月,田頭鎮草蓆加工企業被評為全省首批百家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雜優制種產業:通過與國內種業界大企業神農大豐和隆平高科兩大公司掛鈎,建立了5000畝水稻雜優制種專用基地,年產優質稻種300萬斤,成為全國八大基地鎮之一,2002年和2003年,分別有中優系列、金優系列各兩個組合通過了國家農業部專家抽查鑑定,成為部優免檢產品,填補了江西制種業的空白。魚苗、黃雞、果業等產業都各具特色,形成了較大規模。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都來自五大支柱產業,田頭已初步培育起草蓆、魚苗、牛肉、糧食、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和羽絨收購等六大專業市場。
在十六大,十七大的科學發展觀的教育指引下,田頭人民正以百倍的熱情奔向更加富足的小康。
建制沿革
建國前夕屬雲田鄉。1950年屬田頭、南心等鄉,1958年屬長勝公社,1961年設田頭公社,1984年6月改為田頭鄉。1997年,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田頭、渡頭、璜坊、坪上、琵琶、村頭、南必、孫屋底、邊斜、南江背、車頭、白沙、璜山、松山、逕頭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田頭圩。2001年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鎮內屬半丘陵、半平原地形,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適宜。
經濟概況
我鎮圍繞“產業富民、產業興鎮”目標,大力實施“能人帶動、科技推動、服務聯動、黨建促動”戰略,發展壯大了席草、制種、魚苗、黃雞、果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席草產業:田頭已成為江西最大的“草蓆之鄉”,全鎮席草種植面積超過10000畝,草蓆加工機械總數達到800餘台,年產草蓆800萬條,總產值5600萬元。雜優制種產業:通過江西現代種業公司合作,建立了5000畝水稻雜優制種專用基地,年產優質稻種300萬斤,實現產值600萬元,成為全國水稻雜優制種八大基地鎮之一。魚苗、黃雞、果業等產業都各具特色,形成了較大規模。同時加大扶持服務力度,積極培植髮展蘑菇、菸葉、竹涼蓆、勞動密集型加工等新興產業。另外,田頭已形成了草蓆、魚苗、牛肉、糧食、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和羽絨收購等六大專業市場。
著名人物
孫利 1984年從本鎮孫屋村《孫氏族譜》上發現,孫中山祖先唐東平候孫利,曾遷徒於此,經專家論證認可後,新華社特此播發訊息,中山故里之名不脛而走,轟動海內外。
董越 明朝著著名政治家、工部尚書、明成化五年(1469年)探花、贛南歷史上第一位駐外大使。
陳昌奉(1915-1986) 江西寧都田頭鄉琵琶城村委會嶺垴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班長、指導員等職。1930年3月至1937年1月擔任毛澤東的勤務員、警衛員。參加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五次反 “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陝北公安處警衛員訓練班主任,延安公安局科長、公安分局局長等職。1946年5月17日,毛澤東親筆為其題寫 “努力工作,忠實於人民,祝你勝利”贈予他。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山東省公安局治安科副科長、教導團副團長、濟南市公安局六分局局長。先後兩次榮立二等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省公安局教導團副團長、山東省公安總隊總隊長、濰坊軍分區副司令員、公安部隊江西省總隊總隊長、江西省軍區獨立師師長、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書記,武漢軍區副參謀長等職。1964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曾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86年12月23日在武漢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