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紀委

田間紀委是根據2010年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提出:“村應當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務監督機構,負責村民理財、監督村務公開等制度落實”,

簡介

2009年以來,“百村觀察”平台利用寒假暑假,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多個村進行每年兩次的大規模抽樣調查,其中,暑假調查是定點跟蹤調查,寒假是隨機抽樣調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的調研數據資料。

調查報告顯示,這一基層民主監督的重要組織卻陷入多重困境,難以名副其實,農民民眾評價不高。

現實情況

2014年10月30日,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在武漢發布《中國農民政治發展狀況報告》顯示,超過半數以上農民認為村務監督作用不大,“田間紀委”正面臨監督主體不主動、監督隊伍不合理、監督效果不理想、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四大困境,難以實現自主監督。

調查顯示,目前,大部分村莊都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但仍有35.08%農民不知道村民監督委員會,83.48%的農民不願成為村民監督委員會成員。

監督效果

有效運作是村務監督的關鍵要素。然而,作為落實監督成果的民主評議制度運行並不理想。調查數據顯示,50.53%受訪農民表示沒有參加過民主評議會議,不清楚民主評議會議的農民有16.46%,農民的缺位讓監督效果大打折扣。
作為村務監督重要形式的日常監督同樣欠缺。調查顯示,由於監督機制不健全,日常監督中,農民民眾對村幹部或村務的質疑、批評和建議等監督形式容易被忽視。此次2773位受訪農民有十分之一的人曾質疑過村務公開內容,但僅有52.35%的受訪者得到了回復,14.11%的農民認為回不回復一個樣。 
對2321位受訪農民統計發現,只有18.31%的農民經常提意見,45.58%的農民偶爾提意見。在提意見的農民中,17.89%的農民表示,自己提出的意見未被採納,部分採納的農民為74.15%。

究其原因

究其原因,36.22%的農民表示沒有能力,25.56%的農戶表示沒有時間。此外,57.60%農民認為村務監督作用不大,缺乏參與村務民主監督的意願。

監督隊伍不合理也是影響自主監督落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國349個有效樣本中,村務監督委員會面臨老齡化趨勢,60歲以上的村監會成員占比為26.15%,而49歲以下的村監會成員的比重不足四成。

與此同時,30.17%的村幹部兼任村務監督組織成員,這無疑違反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的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及其近親屬不得擔任村務監督組織成員”,影響了監督的獨立性。

報告建議

報告提出,“及時回應農民的批評和建議,是激活村務監督的著力點,提不提一個樣,無疑會嚴重影響農民民眾參與監督的主動性,自然讓‘田間紀委’名不副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