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橫山

田橫山

田橫山又名老北山,位於山東省蓬萊市。公元前202年,齊王田橫因逃避漢將韓信[漢初三傑之一]的追殺,率五百壯士東赴膠東在此山築寨為營。後來田橫不願事臣劉邦[漢朝開國皇帝],自刎身亡。在田橫山踞守的五百壯士忽聞田橫死訊,高唱葬歌,歌罷相繼自儘儘忠。威武不屈,氣高節烈,驚天地動鬼神的田橫與五百壯士壯舉,後人因之命此山為田橫山。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田橫山田橫山

田橫山俗稱老北山,地處蓬萊陸地最北端,也是膠東半島最北端,這塊突入海中的陸地岬角稱為登州岬或蓬萊岬,是渤黃二海的分界處,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獨特地理位置。東與丹崖山隔一小海灣相接,石壁高峻;西、北兩面半浸海中,形勢險要。漢時韓信破齊,齊王田橫率其徒五百人東走,曾築寨於此,因此得名。明萬曆二十一年(1594年),為鞏固海防,明廷調浙江兵卒於此戍守,在山上築起城垣和署衙廨宇。清光緒二十年(1895年),中日甲午戰起,登州統領夏辛酉在山上築起炮台,架起愛母斯郎炮數門,守護海口,兼為旅順之聲援。這裡既有山海勝境,又有歷史遺蹟,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到這裡探古覽勝的遊人不斷增加。 1993年,田橫山與丹崖山之間架起了一條跨海索道,這裡成為蓬萊閣旅遊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跨海索道上乘坐纜車,仰望前後兩側的仙山瓊閣,俯瞰大海的萬里澄波,聯想三神山的迷人神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跨海索道全長481米,高點海拔50.7米,相對落差26.3米,採用單循環半包吊椅式結構,共設纜座54個,日可載客5340人次,是山東省第一條海上索道。它區別於其它索道的地方就是可以搭乘纜車領略海上風光,在感受上是別有情趣的。

田橫山位於丹崖山西側,距蓬萊城2.5公里,因其位處渤海海峽登州一側,亦稱“登州岬”;又因其位於山東半島極北端,故又名老北山。山上建有燈塔,它與旅順老鐵山燈塔的連線即為黃、渤二海分界線,因此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獨特地理地位。田橫山海拔72米,東南與丹崖山相聯,岩石亦呈赭紅,屬震旦紀含鐵石英岩。遠觀,同樣具有“水碧山紅”的丹崖景致特點。東、北、西面懸崖陡峭,拔海千仞,形勢險峻。山陰因受浪濤沖刷,岩破石穿,怪石鱗峋,鬼斧神工,形態各異,有八仙石、臥牛石等石景,于山巔海闊天高閣覽勝,海天遼闊,天風浩蕩,盡收山海之勝。憑欄佇立,觀海聽濤,思古撫今,別有一番情趣。

相關人文

田橫山風景田橫山風景
田橫山為秦未齊王田橫屯兵處,因以名之。明、清兩代設有炮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於此用土炮擊傷過日艦,皆存有遺蹟。1987年,田橫山闢為旅遊公園,1989年興建動物園,後陸續興建海上觀光客運索道、百神宮、實彈射擊場、雷射槍戰城、驚險遊樂城、全周影院等景點。

文化古蹟

田橫山風景田橫山風景
田橫山文化公園,北臨黃,渤海,東與馳名中外的蓬萊閣緊緊相依。整個園區自然風光優美,以富有文化內涵的雕塑小品使遊客在園內遊覽、娛樂、參與,精神得到升華。這裡自然植被生長繁茂,亭台樓閣掩映其間。南面主入口處設有圖騰柱與石刻遊覽圖,入口為主廣場,對面有田橫與五百壯士壁畫,壁前田橫雕塑一座,突出遊覽區的主題。觀賞浮雕牆後沿曲徑向右遊覽而上,可經過爬山遊廊,遊廊為框架結構,並有藤蘿植物盤繞遊廊頂上,沿遊廊爬山而上,有觀海涼亭一座,遊人可邊休憩邊觀賞大海的風景。位於園區中軸線位置的水源處有九州大鼎一尊,它代表神州大地欣欣向榮之意,也寓意著中國五千年文化之博大。左路往上遊覽,可經過“孫子兵法”漢簡雕塑,漢簡採用大塊花崗岩,上刻有孫子兵法,布局似小迷宮,遊人穿梭期間,既增加了娛樂性,又可體味孫子兵法的精要。

一、祭田橫墓文刻石小品、《田橫與五百壯士》浮雕壁畫。唐貞元十一年九月(公元795年),韓愈去洛陽路經田橫墓時而寫《祭田橫墓文》。祭文高度評價田橫的品格,刻石為公園奠定了深刻的文化基調。對面《田橫與五百壯士》浮雕壁畫,是根據美術大師徐悲鴻先生力作臨摹而成。浮雕壁畫呈孤面,主題突出,人物造型逼真生動,為突出田橫山文化公園的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刻石小品自“心心相印”向上兩兩相對,共有三對刻石小品,上邊分別是“花好月圓”、“福壽雙全”。這是對遊人的祝願。在這祥和、吉利、和諧而又輕鬆的氛圍下,遊人爭相留影紀念。許多青年男女在此山盟海誓,結下百年之好。

三、翠薇廊順山勢逶迤而上。這極似木質結構的框架建築,是採用水泥仿木結構建成的。它色調溫馨,造型別致。來年春至,紫藤花蔓攀援而上,綠蔭遮蓋,清風習習,是休憩、觀賞、浪漫、抒情的理想場所。

四、“天風海濤”石雕小品。這裡地勢高峻,面對大海,視野開闊。極目遠眺,長島連亘,濤聲風聲,不絕於耳,極壯胸懷。“天風海濤”四字古樸蒼勁,是書法大師劉海粟的真跡,更為石雕平添了許多氣勢。

五、氣勢凝重的齊王鼎。鑄鼎稱王是古代王者威嚴的象徵。為紀念田橫和五百壯士誓死不屈的壯舉,立大鼎於此,它為文化公園增加了舉足輕重的份量,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六、濯纓泉的源頭,便始於此。層層疊疊向山下流去,千迴百轉,潺潺有聲,淨手滌足,風情橫生,充滿生機。

七、逍遙麓。遊人至此,心胸豁然開朗。在這裡,可以逍遙漫步,可以暢懷吟頌,盪淨全身的疲憊,使人忘情忘懷。古人詩曰:“一醉一陶然”,此處乃不醉也陶然。

八、八卦樁集習武、健身於一體。立於八卦樁之上,疾走,慢行均可健人體魄,消人愁腸。人云:登上八卦樁,長壽又健康。不防請您一試。

九、孫子兵法漢簡,採用巨型花崗岩雕鑿而成。這裡集孫子兵法之精髓,體現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博大精深。田橫山文化公園栽植草坪12000平方米,種植樹木1000株以上。奇花異草久聞其香,綠葉婆娑遮蓋之上,流水歡歌逗人情懷,小品、迴廊發人深思。

主要景點

田橫山田橫山
神龍分海──黃渤海分界坐標

田橫山與遼寧旅順老鐵山之間的連線,構成了渤海與黃海的天然分界線。經解放軍海軍航海保證部的精確測量,蓬萊岬是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此分界坐標,便是根據海軍航保部測定的東經120°44’33.3"與北緯37°49’50.2"交叉點建起的,由此向北偏東20°為黃渤海匯合處。黃渤海分界坐標設計新穎精巧,獨具匠心。兩條盤曲而上的巨龍,象徵黃渤二海,二龍共銜一珠,象徵蓬萊,同時也是黃渤海分界點。二龍戲珠,吉祥如意,黃渤海分界坐標,呈現了華夏圖騰藝術的美感,為田橫山增添了顏色。

金龜礁

這塊海礁的形狀很象一隻烏龜,所以稱為金龜礁。傳說兩位龍王在這裡聚會,劃定兩海界限之後,商定讓他們的一位下屬金龜在這裡盤踞,以作為渤、黃二海的永久性標記。於是,這隻金龜便恪盡職守地蜷縮在這裡,最後化成了一塊礁石,形成了“金龜探海”的天然奇觀。在它的背上,還留有“一足跨二海”的腳印。

田橫山田橫山

田橫棧道

這裡是被稱為膠東一絕的田橫棧道。棧道全長220米,高2米,離崖壁地面20米,東起回仙洞,西抵老虎洞。這條棧道,使珠璣岩的懸崖絕壁成了坦途。遊人行於棧道,如同凌波漫步,腳踏萬頃碧濤,頭頂危岩絕壁,既驚險又刺激。在這裡依崖觀海,煙波浩淼,撫今懷古,情趣盎然。

老虎洞

提起老虎洞,也許會問,老虎應棲身於深山密林之中,海上怎會有老虎洞呢?原來,這裡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明洪武年間,登州海面常有日本海盜(又稱倭寇)出沒,他們海上打劫,登入搶掠,十分猖厥,當地百姓深受其害。由於官府腐敗,海防鬆弛,緝盜不力,百姓叫苦不迭。

水城有一義士,名叫王老虎。豪爽耿直,疾惡如仇,並且會武功,常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對倭寇的侵擾,十分憎恨。這天,他聚集幾位武藝高強、熟識水性的夥伴商量,給倭寇一點顏色看看。他們選準一個月黑夜,乘木舟隱藏於老虎洞中。夜深時,海面上駛來一隻匪船。他和夥伴們抖擻精神,拼力將小舟劃向賊船,只聽一聲雷吼,王老虎和夥伴們手持短刀,縱身跳上賊船,倭匪措手不及,已成為刀下鬼。黎明,聞訊趕來的漁民們看到倭匪血染大海,屍漂海上,歡聲四起。人們為彰顯王老虎的勇敢行為,將這個洞命名為老虎洞。

回仙洞與益壽泉回仙洞

是當年八仙經過的地方。他們來到這裡,張果老感到口渴,可是,海水一片,又苦又鹹,到哪裡找尋淡水解渴?萬般無奈之時,只見鐵拐李舉起拐杖,對準峭壁狠狠地撞去,霎時岩壁出現穴洞,這便是今天的回仙洞。鐵拐李又用拐杖對準洞壁敲了敲,一股甘泉緩緩流出,朗朗聲脆,這便是益壽泉。當然這是民間傳說,其實這岩洞是由於長期風化形成的溶洞,而這泉水是山上的雨水滲入地下經過層層岩縫過濾出來的。不過,這泉水不僅清澈透涼,而且甘甜可口,人們還說它有強身益壽的作用。

獨步峽與將軍石:沿著回仙洞外的沙灘北上,迎面有一條狹長陡峭的石壁擋住去路,只容一人側身方可通過,所以稱為“獨步峽”。俗話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獨步峽上有一塊巨石兀立,恰似一位把門將軍,傲視狂濤,很有些唯我獨尊的氣勢,因此人們把它稱為“將軍石”。

田橫山田橫山

八仙礁

八仙過海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這裡的八仙礁,蘊含著一段關於八仙的小故事。

傳說八仙在蓬萊閣上飲酒作樂,酒酣之後,各持寶器走進大海,在風濤海浪里顯示各自的神通,不一會兒便漂向了遙遠的海天相接處,而他們的形骸卻羽化成八塊礁石。這片礁石,已經被海浪沖涮出一副滄桑模樣,但是仔細辨認,張果老的驢子,鐵拐李的丫丫葫蘆,以及八位仙人或臥或仰、或坐或立的形態卻依稀可見。

彈子渦

在八仙礁東北角有一個天然石洞,海潮退落後,洞口半露水面。石洞口很狹窄,裡面卻是寬闊的。洞中有兩枚巨大的鵝卵石相依相伴,隨著潮起潮落相互磨擦碰撞,發出“咯咯”響聲,十分動聽,被當地漁民津津樂道稱為“彈子渦”。傳說,渦里的兩塊卵石,曾是東海龍王愛不釋手的兩顆寶珠。為了鎮住海上的狂風巨浪,保佑漁民出海平安。龍王忍痛割愛將寶珠安放在這個礁石渦里,從此這蒼茫大海便波瀾不興了。

鳳凰礁

八仙礁前面的礁石,形同一隻引吭高歌的鳳凰。它背山面海,引頸長鳴,是在為人間仙境而歡歌,還是為遊人過客而祝福,抑或兼而有之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