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徐傳德主編的《用實踐為素質教育求解》一書,2006年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全書共分為三篇:素質教育的理性探索、南京學校素質教育實踐案例、專家對南京素質教育實踐的評價。
目錄
第一篇 素質教育的理性探索
一、用實踐為素質教育求解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京市開始了素質教育探索和實踐。落在學校、重在實踐、貴在創新,構成了南京市實施素質教育的顯著特徵和鮮明特色。通過20年的探索、實踐和反思,南京市廣大教育工作者在素質教育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以下九點基本共識並將此作為原則始終加以堅持。
第一,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致力於觀念的深刻轉變。
第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突破“應試升學”的束縛,追求功利的超越。
第三,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重實踐、求實效。
第四,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進行持之以恆的努力。
第五,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加強基本條件的創設。
第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強化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
第七,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第八,實施素質教育必須積極探索評價和考試制度改革。
第九,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堅持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分步實施。
二、我們應當確立什麼樣的教育質量觀
三、一個教育實踐著的理性思考
第二篇 南京學校素質教育實踐案例
南京市學校素質教育實踐指導30條,以30個實踐案例的形式,推介了部分學校創造出並被證明行之有效的一些素質教育實踐典型,內容涉及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考試與評價改革、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徑等多方面。這些案例都是經廣泛遴選並經專家多次研討論證的,對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具有較強的示例價值、指導價值和套用價值。
這“30條”具體包括:
一、課程超市
從“蘇果超市”到“課程超市”應該是一大創新,這樣的創新首先體現在“選擇”(從商品的選擇到課程的選擇),而“選擇”的背後是“豐富”(從商品的豐富到課程的豐富),最後,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則是“課程超市”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校本課程《智慧園》
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之外,讓學校和教師自主開發校本課程,旨在下放課程權利,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智慧園》發端於該校“智慧教育”課題研究,秉承該校教育傳統,針對著學生和教師發展的需要,因而,《智慧園》使南京市拉薩路國小成為“智慧樂園”。
三、講學稿
“講學稿”,這一教學形式本沒有太多的新意,卻被東廬中學的老師們創造性地賦予了深刻內涵——“講”“學”共用,“教”“學”合一。從“講學稿”的研製到“講學稿”的使用,把課前、課中、課後有機地聯繫起來,把“教”和“學”的關係處理得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四、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大學裡的研究生們學習的主要方式,從選擇題目到編制方案,從開題論證到論文答辯,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而這一過程解決的不僅是問題的答案,還能解決過程和方法的問題。把這樣的學習方式引進中學,就是要讓中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獨立思考。
五、小班化教育
高效教育和個性化教育都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標,而這兩種教育經常會發生矛盾;“小班化教育”旨在尋找班級授課制的高效益和個別化教育的個性化之間的平衡,尋找“魚”和“熊掌”兼得的教育方式。小班化表面上是班制的縮小,而班制縮小的背後卻是教育目標的改變和教育方式的改革。
六、“做中學”科學教育
“做中學”就是在“做”中“學習”。“做中學”是對傳統的學習方式的批判,既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更是教育思想的更新。它是在側重接受式學習、側重間接經驗的中國小教育教學中滲透體驗性學習,增加直接經驗,讓學習過程充滿靈動和活潑。
七、項目教學
項目管理是指把各種系統、方法和人員結合在一起,在規定的時間、預算和質量目標範圍內完成項目的各項工作。南京市江寧職業教育中心引用項目管理的原理,實施了項目教學這樣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和中國小的主題教育一樣,讓學生從項目(主題)的選擇、分析、計畫、實施、評價的各個環節中接受教育,培養能力。
八、中學“導師制”
“教師”與“導師”,只有一字之別,意義卻相差千里。從“教師”到“導師”,名稱的改變意味著教育思想的更新,體現了老師從“教”到“導”的根本轉變,實現了從關注學生知識學習到關注學生主動成長的飛躍。南京市第一中學實施“導師制”,也許是想實現高中和大學學習方式的對接。
九、重考申請制
影響考試的因素很多,身心健康與否,準備充分與否,發揮正常與否,都有可能對考試成績構成重要影響,因而,“一考定終身”顯然不盡合理。而“重考申請制”給學生“重來”的機會,於是,為學生調整身心,查漏補缺,汲取教訓,積極進取提供了時間與空間的可能,體現著教育的人文關懷。
十、“三證五卡”制
“三證五卡”制是根據教育方針,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個性特長進行全面要求和全面管理的一種嘗試,是中學學分制管理的有效的實現形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建立了“三證五卡”制度,實施了“三證五卡”管理,積累了“三證五卡”的經驗,難能而且可貴。
十一、職教學分制
“學分”原本是高等學校計算課業時間的單位,學生讀夠規定的學分才能畢業。而現在的“學分制”已經成為一種既計算課業學習時間,又考察課業學習成績的教育教學管理的制度。“學分制”對於普通中學課程改革與管理有顯著效果,而對於課程複雜的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則更加有效,它給了學生更大的選擇權和自主權。
十二、學生成長全記錄
“學生成長全記錄”是一種新型的學生評價形式,是一種強調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已經超越了“目標取向”的教育評價和“過程取向”的教育評價,向著“主體取向”的教育評價發展。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髮展,離開了這一目的,任何評價都失去了它的光輝。
十三、發展性績效評估
教育評價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動力,教育的進步與教育的停滯甚至倒退,往往根源於教育的評價。發展性績效評估應該是“主體取向”教育評估的一種,它抓住學校發展的核心環節,從學生髮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三個維度對學校進行發展性評估,導向明確,措施得力,應該是素質教育的助推器。
十四、愉快教育
愉快,是一種心理感受,這種心理感受往往與我們學習的速度、質量成正相關關係,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然而,這種愉快的心理感受卻常常為儒家“苦學”文化所淹沒。教育是不是一定要“頭懸樑,錐刺股”?學習是不是也可以和愉快聯繫在一起?琅琊路國小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十五、情智教育
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人們意識到“智商”的重要性;在人文思想的指引下,人們又認識到“情商”的極端重要性;在北京東路國小,教育工作者卻認為“智商”和“情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提出“情智教育”,他們不是為了要走“中間道”,而是已經體會到了兩者結合的重要意義。
十六、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是一種教育方式,是一種教育傾向,也是一種教育思想。當然,“賞識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不是教育的唯一,但是,“賞識教育”可以讓人產生自信,讓人感覺安全,讓人增強勇氣,讓人銳意進取。只是,“賞識教育”需要恰如其分,需要與批評教育相結合。
十七、求真教育
“真”是科學的本質,“求真”是教育的不懈追求,“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對於學生,“求真”不僅是學習科學文化的需要,更是主動健康成長的需要,實事求是是“求真”的基礎,發明創造則是“求真”的升華。
十八、陶老師熱線
“陶老師熱線”是南京市教育局主辦的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心理健康諮詢和心理危機干預的專業性機構。“陶老師熱線”“熱”在全天開通,24小時服務;“熱”在諮詢員業務精良,有問必答;“熱”在特服號碼96111,免費諮詢;“熱”在熱情服務,真情感人。
十九、學生成人儀式教育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人的角色意識對於學生成長、對於學生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發展至關重要。而成人與否,生理的界限沒有心理的界限明確。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成人,感受成人,立志成人,產生成人意識,用成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這應該是成人儀式的最終目的。
二十、學生“生涯規劃”
俗話說:“成也規劃,敗也規劃。”規劃,對於國家的發展、對於集體的進步非常重要;而對於學生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規劃讓學生明確人生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規劃讓學生清楚發展的步驟和發展的方式;規劃讓學生獲得前進的動力和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十一、中小學生才藝拓展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由於教育評價的偏頗,文憑至上的影響,用人唯分“分”的引導,於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南京市教育局卻相信自己的專業判斷,努力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才藝拓展”計畫就是其中的一座。
二十二、素質教育校外基地
教育的外延應該與社會的外延相等,西方諺語“教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座村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突破學校圍牆的局限,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向社會,把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實現“個體社會化”,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十三、“模擬——體驗”教育
“體驗”教育是一種直接經驗的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但是,教育的真實場景的設定是制約“體驗”教育的瓶頸。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創造性地在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模擬”。用“模擬”的方式製造真實場景,通過真是場景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
二十四、校園裡的節日
“節日”往往是教育的契機。傳統節日畢竟有限,而且,傳統的節日未必適合於中國小教育,於是,南京外國語學校則根據學生教育的需要,發動全校師生有目的、有計畫地製造“節日”,並藉此開展有實施、有評價的“節日”教育。因此,南京外國語學校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二十五、“我能行”俱樂部
創造,需要勇氣;勇氣,來自於信心;信心,需要從小培養。信心支持信念,信念支持目標;信心十足的人,往往目標堅定,方向明確,思路清晰,腳步紮實。信心十足的學生,就有可能勇於嘗試,勇於探索,勇於鑽研,勇於克服困難。南京市夫子廟國小的“我能行”俱樂部就是一種“信心教育”。
二十六、假期生活實踐指南
教育具有連續性、承繼性、豐富性和實踐性;因而,課外成為課內教育的重要補充,寒暑假則成為教育不可或缺的“延長線”,這樣,教育目標更加豐富,教育內容更加廣泛,教育方法更加靈活,教育效果更加顯著,……但是,現行的學校教育則容易淡忘學生的假日生活或者只作簡單處理,使我們丟失了極其寶貴的教育時機。
二十七、中外“手拉手”
中外“手拉手”是一種學生學習的“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不同的國度的不同的學生,接受了不同的科學和不同的文化,給將來生活在“地球村”的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帶來困難。南京市著力培養“一精多能、國際通用”的人才,因而,這樣的跨國度的教育、跨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前沿的。
二十八、校園家長開放日
“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家長應該是兒童的終身教授。但是,長期以來,隨著“孩子”成為“學生”,“家長”也就成為“旁觀者”。學生的成長是教師和家長共同的願望,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是同盟軍。而“校園家長開放日”就是一根締結同盟的紐帶。
二十九、數位化校園
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因為信息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數位化校園建設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開展,因為數位化校園是教育信息化的寬闊的平台。南京市濱江國小打造的數位化校園,不僅拉近了學校與世界的距離,而且,促進了教育思想、教育行為的轉變。
三十、南京學校“五室”建設
在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等“三室”之外,再建包括“技能創造室”“心理諮詢室”“校史陳列室”等“五室”,表現了南京人的遠見卓識。“三室”側重課內的科學教育,“五室”則側重課外的人文教育。增加了“五室”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是高水平的素質教育。
第三篇 專家對南京素質教育實踐的評價
素質教育路在何方?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南京市學校素質教育實踐指導30條(案例)》,以事實說話,以案例引領,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30條》提供的案例激活了我們的記憶,我省不少地區不少學校多年來對實施素質教育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從他們卓有成效的路徑探索中,我們可以提煉概括出一些基本的路徑。對於每個學生個體來說,素質教育要堅持積極引導與主動建構的統一。教育總是有目標、有要求的,學生總是要經歷社會化的過程,這是教育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因此教育一定要有引導性,一定要有目標達成。但學生社會化的過程應當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發展的過程,應當提倡主動建構、自主發展,而不是像傳統教育一樣,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所謂培養成了刀劈斧削式的塑造。針對傳統教育的做法,我們應當更多地探索學生自主發展的培養模式,從而使我們的培養對象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形成終身發展的能力,煥發出個性的光彩。
對於一個班級、一所學校而言,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提倡面向全體與面向個體的統一。素質教育講了許多“面向全體”,但收效甚微。問題在於“面向全體”變成了整齊劃一、一刀切、製造標準件。真正的“面向全體”就是在堅持共同要求的同時,面向每一個鮮活的個體,這就需要加強教育的選擇性,使教育能夠滿足每個個體發展的需要,這是我們應當追求的理想的教育。堅持了共同基礎,適應了個體需求,培養的學生才有可能“在關係中實現自我”,面對著充滿新鮮感和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真正成為現代人。
對於一批學校而言,實施素質教育應當堅持整體推進與特色建設的統一。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國家意志,所有的學校都在實施素質教育,不同的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應當有其個性,有其特色,再漂亮的千篇一律都會令人生厭。尊重實踐,鼓勵創造,每所學校真正從校本的沃土中生長出的素質教育,必定各具特色,風姿卓異,那才會形成素質教育真正的春天。
對於一個行政區域而言,實施素質教育應當做到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統一。現在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國家的大政方針,但在推進的過程中,仍應堅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既保持“政府行為”形成的強大的推動力,又不斷以新鮮的經驗來豐富理論,以成功的實踐來完善政策,上下聯運,相互促進。南京市的《30條》本身體現了這樣的意圖。只要持之以恆,素質教育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四、成尚榮研究員
五、劉永和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