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學稿

講學稿

講學稿是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東廬中學在新課改過程中首創並經過長期探索、完善而匯集成的有效課堂教學研模式的一大特色和亮點,是集教案、學案、筆記、作業、測試和複習資料於一體的師生公用的教學研文本,是教學研合一的載體。講學稿是課改成功的一大特色。“講學稿”是東廬中學從1999年起就嘗試進行以“講學稿”為載體的“教學合一”的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教育觀念新、教學方法活、學生負擔輕、教學質量高的新生之路,也是取得課改新成就的一大特色,其來自於新的備課模式,這一模式可以概括為“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最佳化學案,師生共用”。“講學稿”不是簡單照搬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習要求和教材內容,而是以學生有效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

1.起源

1.1介紹

“講學稿”是東廬中學從1999年起就嘗試以“講學稿”為載體的“教學合一”的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教育觀念新、教學方法活、學生負擔輕、教學質量高的新生之路,成為取得課改新成就的閃光點和最明顯的特色,講學稿源於新的備課模式,這一模式可以概括為“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最佳化學案,師生共用”。

1.2教材理念

“講學稿”不是簡單照搬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習要求和教材內容,而是以學生有效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

2.實施

在東廬中學,“講學稿”由師生共用。上課前教師把講學稿發給學生,引導學生課前自學教材,並完成“講學稿”上的題目。上課時老師按照學生完成“講學稿”的情況實施教學,以“學”定“教”。“學生會了的老師就不再講,而主要講學生不會的或容易出錯的。”東廬中學的學生聽課時沒有專門的筆記本,需要記錄就在“講學稿”的空白處補記。課桌上也沒有專門的作業本和其他複習資料,“講學稿”就是學生的作業和複習資料。

3.內容

好的講學稿來自充分的備課,教學合一改革的關鍵是抓好備課。備課擔負著完成教學任務的總體策劃和設計的重任,是解決教師、學生與教材三者之間矛盾的主要途徑。

3.1講學稿的設計

“講學稿”設計要過好兩關:一是學生關,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和主要困難,從而確定切實有效的教學對策。二是教材關,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知識結構,以及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因材施教、“差異教育”問題等。就在很多學校感嘆集體備課流於形式時,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恰恰是集體備課的有形成果。為確保集體備課的質量,東廬中學要求每個備課組做到“三定三有”:定時間、定地點、定主備人;有計畫、有主題、有記錄。學校還將此項規定納入備課組長與教師的考核,一月一考核,使集體備課落到實處。東廬中學的備課模式可以概括為:“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最佳化學案,師生共用”。具體說來,教研組長會同備課組長確定主備教師和審核人,主備教師提前一周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式,將“講學稿”草稿交備課組長審核;備課組長初審“講學稿”後至少提前兩天將“講學稿”草稿發給全體組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的意見將“講學稿”修改後交審核人審查,再由備課組長將審核後的“講學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發給每個教師一份。教師上課前一天將“講學稿”發給學生,任課教師對“講學稿”再進行理解和補充,第二天師生共用“講學稿”實施課堂教學,在上課前,教師必須抽批部分“講學稿”,以了解學情,並進行最後的課前備課。

3.2講學稿的用處

除了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外,講學稿還是學生的練習冊。東廬中學的教師除了“講學稿”上的題目外,原則上不允許再布置課外作業。對每份“講學稿”教師要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此外,學校對學生的成績考評也緊緊圍繞“講學稿”。東廬中學測試或考試時,教師通常從“講學稿”上選擇題目,引導學生利用“講學稿”進行複習,達到“學什麼,教什麼;學什麼,考什麼”。學生每隔一定時間後將各科“講學稿”進行歸類整理和裝訂,就成為很好的複習資料。

4.優點

4.1講學稿優點

“講學稿”關注學生的學,最佳化學習過程,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運用“講學稿”的教學活動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學的常規做法,實現了課下與課上相結合,學案與教案相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誘導相結合,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地學習。“講學稿”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思維空間留給學生,把自學方法教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自主時間還給學生。“講學稿”還使“學生的學習品質得到了最佳化。按“講學稿”的要求預習是一種主動的達標,要達標就應迎難而上,決不輕易放棄。經過努力,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實現目標。這樣,中等生、學困生也逐步樹立了自信。

4.2講學稿平台

“講學稿”也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平台,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平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師的教學研也不再單打獨鬥在東廬中學,集體備課從開始時的強行要求變成了教師的自覺行為。教師大多能在教學中自覺或不自覺融入新課程理念,既注意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培養,又重視學生情感的薰陶與價值觀的提升。“講學稿”使得教研由個人的靜態變成了團體的動態。”現在教師由傾向於“老黃牛”式的勤奮和辛苦,轉而追求“低投入,高產出”的常態教學;由對單打獨鬥的個人行為的認同,轉而追求平等合作,共謀發展。

5. 設計說明

5.1設計理念

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明確學生有效學習有賴於教師有效設計。“講學稿”的設計,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關注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其核心是:根據學生的有效學習的需要,以及班級授課的特點,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

5.2設計特點

根據學習目標創設情境或設定台階,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獨立看書、自學、思考、探究,使學生通過課前自學對教材首先有一個初步了解,發現問題,完成第一次教學;然後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問題,完成第二次教學;當堂進行達標測試,及時得到反饋,解決問題,完成第三次教學。這種設計,為學生自主學 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和明確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次數、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強。具有目標明,方法優,易操作,效果好,適用廣的特點。
教師的教學設計既要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自主研究學習中找出問題,積累經驗;在討論質疑的學習中解決問題,形成能力;在總結交流的學習中共同成長,拓展創新。促使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從“教會”轉到“學會”進而“會學”。“講學稿”設計的有效性對教師提出了三種能 力:一是教學設計中的“廚師”能力。教師必須用好教材,精選開發素材,精選認知策略,精設反饋渠道,選好教法學法,用好教學手段。在抓“重點”,突“難點”,解“疑點”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撐點”上下功夫,在能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興奮點”上下功夫。二是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教學中教師必 須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此,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三是教學中的“導演”能力。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要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台,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寓 教於需,寓教於樂,寓教於情,從而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亢奮的狀態。

5.3常規要求

東廬中學“講學稿”不是簡單的照搬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習要求和教材內容,而是以學生有效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
設計的常規要求是:
(1)、明確學習目標。
(2)、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
(3)、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4)、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
(5)、注意“教學合一”和學生有效學習。
達到上述常規要求,“講學稿”的設計要過好兩關。一是學生關: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體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從而確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教學對策。二是教材關: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解決全面育人問題; 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知識體系,解決知識的結構問題;吃透教材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因材施教、“差異教育”問題;吃透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與套用全過程的脈絡和布局,把握住知識的停靠點、能力的生長點和思維的激發點,解決學生思考、參與、探求的問題。

5.4基本環節

“講學稿”的設計經歷了由粗到精,由師到生,由表及里的過程,形成了提前進行個人設計,集體研討最佳化設計,以學為主考慮設計,分層把關確保質量的操作流程,並通過輪流設計、交流研討、課後反思、不斷改進等措施,達到學生學有所得,師生共同成長的效果,確保了教學設計的落實和學習問題的解決,體現了教和學的有效性。
東廬中學“講學稿”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教學設計,體現在關注課堂學習的內外聯繫,關注不同學科的課堂學習,關注所有學習過程等方面。“講學稿”課時教學設計,始終圍繞學生學習的自然規律進行全過程設計,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繫,常見的環節有:①課前預習導學;②課堂學習研討;③課內訓練鞏固;④課後拓展延伸的基本設計內容。
課前預習導學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以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出發點,課前回憶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知識,自主解決教材和教學要求中的基礎性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對疑難問題做好標記,能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
“講學稿”的課前預習從具體的內容人手,使之問題化,從問題出發設計教學,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髮現這一矛盾,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思,具有較強的操作性,體現導學的目的。如
1、通過預習初步歸納出本課時學習內容的知識點: 。
2、提出一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感知內容、方法及其它相關信息。
3、寫下自己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便在課堂教學中討論解決。
4、展示預習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做實驗的情況。
課堂學習研討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以分析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立足點。課堂上教師不是簡單地按知識點順序進行講解,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學生課前準備的情況,著重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藉助問題的變化和深入供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導學生合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掌握基 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學風。
課堂學習研討一般從“交流課前準備情況”人手,它的設計意圖有兩個:
第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第二,為後面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探討做準備。
課堂學習研討的設計關注的是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教師是在學生已經有了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關注學生在學習時的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兩個方面精心設計問題,使課堂教學內容整合成既有 學生自學中的問題解決,又有新問題的研討交流平台,使學生在深入研討的基礎上拓展和延伸,保證課堂教學時間真正用於學生的有效學習。

6.編寫過程及原則

6.1編寫的依據

新的備課模式可概括為“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最佳化學案,師生共用”。備課具體過程為:(1)、寒暑假備課。寒暑假各人了解學生,疏通教材,從縱橫二方面把握知識體系;(2)、主備教師提前一周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式,將“講學稿”草稿交備課組長審核;(3)、備課組備課。組長初審“講學稿”後至少提前二天將“講學稿”草稿發給全體組員;由備課組長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的意見將“講學稿”修改後交審核人審查,再由備課組長將審核後的“講學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4)、課前課。上課前一天將“講學稿”發至學生,任課教師對“講學稿”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5)、課後備課。第二天師生共用“講學稿”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講學稿”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中備課時小組交流。這是一個不斷打磨,不斷提升的 過程,經驗得以積累,教訓和問題便成了複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則在“講學稿”相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學習心得等。
優秀的“講學稿”來自認真的備課。這樣的備課周期比較長,過程完備,環環相扣,雖然看起來過細甚至繁瑣,但它是務實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達成的。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摒棄了傳統的備課模式,拋棄的是形式主義,追求的是實際效果。二是將“集體備課”落到了實處,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達到了有機的統一。一份好的“講學稿”,教學思路既是統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學目標,又有個人充分施展的空間;既加速了新教師、青年教師的成熟和骨於教師的培養,又促進了中老年教師的進一步創造;由於精選習題,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減少了教師的無效勞動;既體現了合作研究、博採眾長,又留有了公平競爭的餘地;既把備課時的隱性思維轉化成了顯性思維,把教師靜態的個人行動轉化成了動態的合作研討,又為個人提供了個性化探究、建構的可能。由此,備課這一日常的教學業務工作便上升到了教學研究的高度,培訓、教研、備課、上課,不再互相游離,而是逐步達到了和諧統一,互為補充,互為促進,相得益彰。

6.2原則和要求:

編寫“講學稿”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探究性(儘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開放性(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創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民主性(師生可共同參與)、實踐性(讓學生在做中學)。
據此提出了較為寬泛的要求:首先是“講學稿”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第二,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第三,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第四,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第五,注意“講學稿”與一般教案和講義的區別,不能把“講學稿”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第六,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講學稿”都應該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大體上說,“講學稿”的編寫主要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於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7.使用原則和要求

7.1對學生的要求:

1、根據“講學稿”內容認真進行課本預習。所有同學必須自行解決“講學稿”中基礎題部分,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做提高題,碰到生疏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做好標記,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要求學生在使用“講學稿”時堅持三原則:自覺性原則、主動性原則、獨立性原則。
2、課堂上注意作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以便今後複習,學完一課後,要在”講學稿”的空白處寫上“學後記”(學後心得)。
3、每隔一定時間後,將各科“講學稿”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複習資料。

7.2對教師的要求:

1、原則上不允許再布置課外作業,應認真指導學生使用“講學稿”,在上課前必須抽批部分“講學稿””(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學情,再次進行課前備課。
2、用“講學稿”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努力做到: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重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議論;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讓學生概括;規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
3、用“講學稿”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拓展學生的思維,主要包括:第一、引導學生通過展開充分的思維來獲得知識,暴露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困難、障礙、疑問和錯誤;第二、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第三、課堂教學中除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外,教師自己的思維也要得到充分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激活學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學相長。
4、用“講學稿”進行教學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選、精講、精練、精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因而教師必須提高三個能力;一要提高備課中的“廚師”能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精選材料,精選認知策略,精收反饋信息。優選教學方案,最佳化教學手段,在抓住“重點”、凸顯“難點”、破解“疑點”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撐點”上下功夫,在能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興奮點”上下功夫。二要提高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教學中教師必須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此,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三要提高教學時的“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要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台,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樂,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

8.編寫

8.1編寫形式

1、“講學稿”包含有科目、執筆者、審核者、課題、課型、講學時間、學習目標、學習過程、課內訓練題、課外訓練題等內容。
2、“講學稿”與一般教案和講義有所區別,不能把“講學稿”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
3、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講學稿”都應該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4、“講學稿”的編寫主要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學生學習同步,適合於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8.2編寫原則

1、講學稿編寫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主體性原則、合作性原則、指導性原則、探究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創新性原則。
2、“講學稿”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
3、能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4、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指導。
5、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或註明該檢測材料所在的資料。

8.3編寫過程

1、“講學稿”的編寫體現“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最佳化學案、師生共用”的精神。
2、教研組長會同備課組長開學初即確定主備教師和審核人,主備教師一般應該是較有經驗的老師。
3、主備教師提前一周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式,將“講學稿”草稿交備課組長。
4、備課組長初審後至少提前二天將“講學稿”草稿發給全體組員,由備課組長召集備課組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
5、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的意見將“講學稿”修改後交審核人審定。
6、上課前一天將講學稿發至學生,任課教師也再一次閱讀理解補充講學稿,即進行課前備課,使講學稿具有個性特色。
7、教學時師生共用講學稿,教師課後在講學稿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教後記,用於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使經驗得以積累,教訓和問題提煉成複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則在講學稿相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學習心得等內容。

9.意義

1、摒棄了傳統的備課模式。拋棄的是形式主義,追求的是實際效果。避免了傳統備課項目及要求繁瑣,或抄襲現成教案,應付檢查,造成備課與學情嚴重脫節的狀況。
2、將“集體備課”落到了實處,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達到了有機統一。一份好的“講學稿”,教學思路既是統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學目標又有個人施展的空間。
3、加速了新教師、青年教師的成熟和骨幹教師的培養,又促進了中老年教師進一步發揮作用和進行教學創造。
4、由於精選習題,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也減少了教師的無效勞動。
5、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中運用講學稿,把學生的“不待老師教,自己能自學”的自主性學習變成了可操作的程式。
6、使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培養,最佳化了學生的學習品質,按“講學稿”的要求預習是一種主動達標的行為,要達標就會迎難而上。
7、促使教師改變教學策略。提高三個能力:①備課中的“選材”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精選材料,選好教法,用好教學手段。②課堂上的“親和”能力。教學中教師必須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③方法中的“導演”能力。
8、實現了教與學合一。教師的講稿即為學生的學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從前一天晚上的預習、自學到第二天課堂上的釋疑、鞏固,一直到裝訂成冊以備複習,學生產生疑問,探究疑問,解決疑問的全過程都會留下清晰的印記,教師可以隨時檢查、指導、調控。
9、保證了課堂教學的高密度。一份“講學稿”在手,目標明確,話題集中,可以丟開輔導資料,甚至可以丟開課本,便於教師打開思路,左右逢源,高頻率地使用電教手段,學生思維容量大,圍繞問題重思考和討論,教與學,說與思,說與做配合緊密,節奏快,效益高。

10.注意事項

1、要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的時間、氛圍要得到保證和營造。
2、各教研組長要把好講學稿的審核關。
3、要有效利用講學稿,提高學生學與練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4、加強年級組講學稿使用情況的抽查和情況通報。
5、要貫徹“明確、實用、高質”的六字方針。
“明確”:(1)要分課時;(2)突出難點和重點;(3)步驟明晰。
“實用”:講究講與學的合一。(1)以訓練為主;(2)以難以講清的內容為主;(3)以舉一反三內容為主。
“高質”:要注意質量和效果。要避免輪流製作,要請有經驗的教師把關和製作;要避免分頭製作,閉門造車,要集思廣益;要避免抄襲現成教案,要有集體智慧和創造,要結合學生實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