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現代企業產權制度就是人類社會經濟長期發展的結果。從私有財產的出現到市場經濟的確立這幾千年的歷史中,產權一直被視為僅僅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指的是財產的實物所有權和債權,它側重於對財產歸屬的靜態確認和對財產實體的靜態占有,基本上是一個靜態化的範疇。而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時期,這一法律意義上的產權概念已經日益深化,其含義比原來寬泛得多,它更側重於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和把握,側重於對財產實體的動態經營和財產價值的動態實現,它不再是單一的所有權利,而是以所有權為核心的一組權力,包括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支配權等。
而現代產權制度是權責利高度統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徵是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產權主體歸屬明確和產權收益歸屬明確是現代產權制度的基礎;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是現代產權制度基本要求;流轉順暢、財產權利和利益對稱是現代產權制度健全的重要標誌。
現實意義
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涉及產權問題。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是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有序運行的重要制度保障。
清晰界定
中國是一個從計畫經濟改翻過來的、後起的市場經濟國家。在改制過程中,雖然觸及產權制度並不算晚,但由於理論認識上把所有制與產權制度等同起來,結果使產權制度改革明顯落後。然而,改革的潮流決不會等待人們完全完成了理論創新才涌動。事實上。在改革實踐中,實踐又總是走在理論的前面。產權歸屬關係的界定就是如此。
在我國。私有經濟的產權相對來說歸屬是清晰的。誰投資。誰擁有產權。誰就是所有者,誰就是受益人。目前。歸屬不清的問題。主要發生在改制過程中的公有經濟中。隨著混合經濟時代的到來。公有經濟已開始與私有經濟相融合。而且通過重組和裂變,使原有的公有產權關係發生變化。在重組和裂變過程中。由於制度安排的滯後,歸屬問題始終困擾著人們的行為。例如,20世紀80年代的企業承包經營過程中。國有企業稅後留利再投資形成的產權屬於誰?在5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國有企業的投資分別來派於中央、省、市、縣,是否應清楚地界定產權為中央、省、市、縣分級所有?在試行“撥改貸”後。國有企業用貸款形成的產權歸國家所有。而債權是否還應由具有獨立性的企業來承擔?大多數國有企業,除了政府的原始投資外,主要是靠企業自身積累發展起來的,在積累過程中。與企業效益脫鉤的低工資制在積累過程中曾起了巨大的作用,現在企業改制了。這部分資產是否都屬於國家?諸如此類的問題。單靠社會上的任一利益主體均無法得到有效界定。而政府,作為大多數人民利益的代表。應該擔負起這個貴任,而且有能力完成這一新任務。政府應通過制定各種規則和法律,通過其職能部門致力於解決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解決好產權歸屬問題,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經濟運行質量。
政府在制定各種產權界定規則和法律時,要根據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合理合法地理從產權歸屬關係。這裡的“理”,即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這裡的“法”,即指現行的法律、法規。在產權界定中,要充分考慮出資人的利益,要尊重歷史,儘可能搞清產權的原始形成過程並據此決定其歸屬;實在搞不清楚的,要從有利於現有產權功能最大化發揮的角度明確歸屬關係。
依法保護產權
1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發布。《意見》明確,要堅持平等保護,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堅持全面保護,保護產權不僅包括保護物權、債權、股權,也包括保護智慧財產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堅持依法保護,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強化法律實施,確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意見》從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完善平等保護產權的法律制度,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嚴格規範涉案財產處置的法律程式,審慎把握處理產權和經濟糾紛的司法政策,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完善財產徵收徵用制度,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健全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各項制度,營造全社會重視和支持產權保護的良好環境等十個方面提出具體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