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學結合

產官學結合(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Official and University) “產”是指產業界、企業,“官”是指政府,“學”是指學術界,包括大學與科研機構等。日本政府及學者專家與企業通力合作,實行產官學三結合的體制,是日本戰後經濟起飛的重要經驗。

介紹

實例

例如,日本取得半導體技術的巨大優勢,就與日本政府及學者和日本企業的通力合作、始終如一地追求和擴展半導體技術的經濟效果分不開。日本政府每年投到半導體技術研製資金在2億美元以上,時間長達20餘年。正是因為日本政府的決心與政策的持久性、穩定性,帶動了許多企業轉向發展半導體技術的熱情,並以比政府投資高出15倍的更大投入發展半導體事業。實際上,日本家電、汽車等許多產業的成長都與產官學結合體制有很大關係,與政府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日本採用產官學結合的成功經驗被其他國家所借鑑。例如美國本來是推崇自由競爭的國家,但近些年來也加大了政府對科技發展尤其是關係到國家核心利益的高技術發展的領導作用,密切產官學的關係。在國家創新系統中,產官學實際上代表了這個系統中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的相互結合直接關係到國家創新系統的功能和績效。

引申

官產學結合,日本大學走出象牙塔

象牙塔簡介

大學是各國科研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常被人們比作“象牙塔”,這同時也道出了大學科研存在偏於理論、忽視套用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增強大學的創新能力,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進程,把大學變為高新科技的發源地等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日本近年來對大學實施了種種改革措施,並積極加強產官學的聯合,引導大學向企業靠攏,讓大學走出“象牙塔”。

象牙塔的改革

改革措施之一是加強大學與企業的聯合研究開發。1998年,日本修改“研究交流促進法”。迄今,全日本101所國立大學中有61所設立了與企業合作使用的聯合研究中心,各種產學合作研究項目迅速增加,2000年度超過了4000項。

改革措施

同年制定的“促進大學技術轉讓法”,進一步為大學鬆綁,技術轉讓機構(TLO)應運而生,目前已有33家。這種機構為促進大學科研成果的專利化、實用化和商品化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大學與企業之間發揮了橋樑的作用。官方的最新統計表明,大學申請的專利在2001年底累計達到1008項,一年之間增加713項。在促進向企業轉讓科研成果方面,也已初見成效。

改革措施之二是最佳化大學的資源配置、追求規模效益。2001年6月,文部省在“國立大學改革方案”中提出大學合併的計畫。到目前為止,日本671所大學(包括國立大學)中有37所已決定與其他學校合併,大約60%的大學正在研討合併問題。

該方案還提出把競爭機制引入大學,設立有民間人士參加的第三方評估制度,建立“大學評估及學位授予機構”,不管國立還是私立,只根據其成績,重點分配預算,並有重點地建設具有最先進水平的研究設施,增加競爭性研究經費。

改革措施之三是創立大學風險企業。經濟產業省的產業結構改革和就業對策本部在2001年6月的中期報告提出,要在3年內創立1000家大學風險企業。目前,第四次風險企業創業高潮正在日本興起。經濟產業省決定在2002財政年度撥款20億日元設立專項基金,提供貸款額度400億日元、房產擔保金1萬億日元和公司債券擔保金3000億日元。該省將投資430億日元幫助地方企業實現與大學的聯合研究開發,以加速地方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文部省還將為大學的創業者提供最多為5000萬日元的研究資金。

日本671所大學中共有教師17萬餘人。為了給教師更大的行動自由,促進風險企業的創業活動,日本政府在1999年制定了“產業活力再生特別措施法”,2000年又制定了“強化產業技術力量法”。此外,各大學也積極鼓勵教師套用自己的獨創性科研成果設立風險企業。例如早稻田大學制定了3年內培育100家風險企業的計畫。到2000年底,在生物技術、生命科學、信息化技術、環保技術等高新科技領域,由大學教授創立的風險企業已有128家。

當然,對上述改革措施持異議的也大有人在,一些學者認為,這種改革有點急功近利,會削弱大學的基礎研究。但不管如何,讓大學走出“象牙塔”,更好地利用大學的資源,更充分地發揮大學的作用,這是向前邁開了一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