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標準

產品質量標準

產品質量標準是產品生產、檢驗和評定質量的技術依據。產品質量特性一般以定量表示,例如強度、硬度、化學成分等;對於難以直接定量表示的,如舒適、靈敏、操作方便等,則通過產品和零部件的試驗研究,確定若干技術參數,以間接定量反映產品質量特性。對企業來說,為了使生產經營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則從原材料進廠,一直到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必須有相應標準作保證。它不但包括各種技術標準,而且還包括管理標準以確保各項活動的協調進行。


標準內容

產品質量標準錫金屬產品質量標準
完整的產品質量標準包括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兩個方面:
1、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是對技術活動中需要統一協調的事物制訂的技術準則。根據其內容不同,技術標準又可分解為:基礎標準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三方面的內容。
1)基礎標準:是標準化工作的基礎,是制訂產品標準和其他標準的依據。常用的基礎標準主要有:
通用科學技術語言標準;
精度與互換性標準;
結構要素標準;
實現產品系列化和保證配套關係的標準;
材料方面的標準等。
2)產品標準:是指對產品質量和規格等方面所作的統一規定,它是衡量產品質量的依據。產品標準的內容一般包括:
產品的類型、品種和結構形式;
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產品的包裝、貯運、保管規則;
產品的操作說明,等等。
3)方法標準:是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證工作質量為目的,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主要工作程式、操作規則和方法所作的統一規定。它主要包括檢查和評定產品質量的方法標準、統一的作業程式標準和各種業務工作程式標準或要求等等。
2、管理標準
所謂管理標準是指為了達到質量的目標,而對企業中重複出現的管理工作所規定的行動準則。它是企業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和手段。管理標準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生產經營工作標準。它是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具體工作的工作程式、辦事守則、職責範圍、控制方法等的具體規定。
2)管理業務標準。它是對企業各管理部門的各種管理業務工作要求的具體規定。
3)技術管理標準。它是為有效地進行技術管理活動,推動企業技術進步而作出的必須遵守的準則。
4)經濟管理標準。它是指對企業的各種經濟管理活動進行協調處理所作出的各種工作準則或要求。

現行標準

產品質量標準產品質量標準
中國現行的產品質量標準,從標準的適用範圍和領域來看,主要包括: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部頒標準)和企業標準等。
1、國際標準
國際標準是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以及其它國際組織所制定的標準。
其中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它成立於1947年,到2002年它已有117個成員,包括117個國家和地區。ISO現已制訂10300多個標準,主要涉及各個行業各種產品的技術規範。IEC也是比較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它主要負責電工、電子領域的標準化活動。
2、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是對需要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訂的標準。1988年,中國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1987年發布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等國際標準仿效採用為中國國家標準,編號為GB/T10300系列.它在編寫格式、技術內容上與國際標準有較大的差別。
從1993年1月1日起,中國實施等同採用ISO9000系列標準,編號為:GB/T19000-ISO9000系列,其技術內容和編寫方法與1509000系列相同,使產品質量標準與國際同軌,以利於適應“復關”形勢。目前,中國的國家標準是採用等同於現行的ISO9000:2000標準,編號為GB/T19000-2000系列。
3、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又稱為部頒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報國務院標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在公布國家標準之後,該項行業標準即行廢止。當某些產品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範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則可以制定行業標準。
4、企業標準
企業標準主要是針對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企業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而產生的。企業的產品標準須報當地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已有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國家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企業標準只能在企業內部適用。

改進措施

一、端正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堅決糾正片面追求產值、利潤,忽視質量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傾向。
各部門、各地區要充分認識質量問題是關係到四化建設的成敗和企業存亡的問題。產品質量不合格,對內坑害用戶,危害人民,對外影響出口,破壞國家信譽,這是與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的。講發展速度,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前提。講經濟效益,必須以質量為基礎。提高產品質量,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任務。實行經濟責任制,必須首先實行質量責任制。大家一定要在深刻領會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精神的基礎上,對照本單位的工作和產品質量狀況,擺問題,找原因,訂措施,真正貫徹“質量第一”的指導思想,把提高質量和增加品种放在突出地位。
二、層層把好質量關,堅決實行“五不準”。
各部門、各地區和所有企業,生產、運輸、銷售、服務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好質量關,切實做到“五不準”:⑴不合格的產品不準出廠,也不得計算產量、產值;⑵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不準投料、組裝;⑶已公布淘汰的產品不準生產和銷售;⑷沒有產品質量標準、沒有質量檢驗機構、沒有質量檢測手段的產品不準生產;⑸不準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偽造商標假冒名牌。如果違背這“五不準”,就堅決追究企業領導人的責任,直至撤銷職務和依法懲辦。各部門、各地區的各級主管領導幹部,都要認真督促、檢查“五不準”的執行情況,查出問題,就要嚴肅處理,並承擔一定的責任。
同時,生產企業要做好銷售後的服務工作,建立服務網,對不合格的產品實行退換制度。凡已出廠的不合格產品,經工廠修理仍達不到質量標準的,用戶有權要求退貨或換新,工廠應承擔修理和運輸費用,否則,用戶可以向法院起訴。各地質量管理協會用戶委員會和消費者協會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幫助消費者和用戶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三、深入開展全國產品質量大檢查。
各部門、各地區要把這一工作當作大事來抓。所有企業都要自覺地認真開展自檢,而不是消極等待上面來查。質量大檢查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鐵面無私,不耍假把式,防止走過場,務求取得實效。
從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實行國家監督性質的產品抽查制度,國家經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一百個左右質量檢測中心和檢驗所(站),每季度輪流抽查一、二百種重點產品(量大面廣的重要生產資料和市場緊俏的消費品,特別是與人民生活密切關連的食品、藥品)的質量。抽樣方法要科學,樣品可以在生產單位抽取,也可以在用戶和流通單位抽取,委託檢測中心負責抽樣,以杜絕弄虛作假。抽查結果,由國家經委每季度發布一次質量通報,並在報刊、電台公布,進行表彰和批評。各部門、各地區也要對本行業、本地區質量問題較多的企業,經常組織監督性質的產品抽查。發現問題就要進行整頓,限期改進。
鑒於當前優質產品評比中的弊病不少,弄虛作假現象時有發生,而且評比方法也有待改進,擬暫停頒發國家金、銀獎牌,正在著手修訂《優質產品獎勵條例》
四、加強質量監督機構,形成全國統一的質量監督網。
為了加強對質量監督工作的統一領導,根據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加強質量檢驗機構,嚴格把關,要集中一批專家做這件事”的指示,決定加強負責全國產品質量監督的組織,並依靠各部門、各地區現有的質量檢驗、監督力量和檢測手段,組織起全國性的質量監督網。
國家經委已制定了以現有檢測力量為基礎,組建100多個國家級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規劃,已有37個正在實施中,還要進一步加快建設速度。國家將授權這些檢測中心承擔國家委託的檢測任務。
各級質量監督機構和基層企業,應十分重視計量檢測手段的建設。責成國家計量局根據提高標準的要求,作出各類企業應配備的必要的計量檢測手段的規定,限期配齊,所需費用按規定從企業自有資金中優先安排。
企業的質量檢驗機構,既承擔企業生產全過程的檢驗任務,又有代表國家質量監督部門對企業的出廠產品質量實行監督的職能。凡是已撤銷的要恢復,還沒有的要建立。要選派責任心強、作風正派、懂技術、有能力的幹部擔任領導人,他們的任免應徵得上級主管部門的同意。廠長必須首先重視檢驗工作和質量管理,充分支持檢驗人員行使監督、檢驗的職權。任何改革措施都要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而絕對不允許降低產品質量。
五、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組織生產。
標準化是質量管理的技術基礎。對已有的近7000項國這標準和15000項部頒專業標準,必須嚴格貫徹執行。中國的標準化工作還存在著標準少、水平低、執行不力的問題,很不適應四化建設的需要。要大力加強標準制訂、修訂工作。凡是沒有國家標準或專業標準的產品,企業應抓緊制訂自己的標準,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執行。沒有質量標準的,一律不得進行生產。國家標準局應會同有關部門對企業進行定期檢查,監督企業按標準組織生產。
六、加快推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的步伐。
國務院已決定對重要工業產品實行國家發放生產許可證的制度,並在鍋爐壓力容器,電度表等少數行業進行試點,已取得了一定效果,要進一步在其他行業推開。符合質量標準的,就發給生產許可證;達不到質量標準的,不發給生產許可證;沒有生產許可證,企業不得進行生產。
發證工作進展不快,除了測試工作量大、周期長,各部門沒有專職人員等原因以外,主要是認識上不一致,有些地方還沒有把這項工作認真抓起來。國家經委將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推動發證工作的開展。
七、進一步推行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是一門現代化管理科學。1979年,成立了中國質量管理協會1980年,國家經委頒發了《工業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暫行辦法》。1982年,設立了國家質量管理獎。6年來,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企業已有3萬多個;建立了質量管理小組50多萬個;也湧現了象常州柴油機廠等一批經營思想端正、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經濟效益顯著的企業。1983年9月,趙紫陽總理接見了第五次質量管理小組全體代表,給全國質量管理隊伍以巨大的鼓舞。
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推廣面還不夠大,已經推行的企業進展也不平衡,搞得好的所占比例還不大。因此,還必須進一步在各企業推廣。所有企業,從產品更新換代到工藝改造和職工培訓,從主機到配套產品和零部件,從原材料投入到產品出廠,從採購原材料到推銷產品,要建立一整套全面的質量保證體系,實行嚴格的質量責任制。同時,要大力加強企業各項基礎工作,健全計量、檢測手段、改造工藝設備,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全體職工的質量意識和技術素質。各部門、地區、企業要結合實際情況,制訂3年到5年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具體規劃,分期分批地實施。
八、加強對鄉鎮企業的質量管理和檢查監督。
既要貫徹放寬政策、搞活經濟、支持鄉鎮工業發展的原則,又要認真加強管理、保證鄉鎮企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使鄉鎮工業更有生命力。只講“放寬”不講“管理”是不對的。“放寬”是指經營政策上的放寬,對產品質量要求不能放寬。鄉鎮企業的主管部門、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應根據各地不同情況,制訂鄉鎮企業質量管理辦法,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⑴對鄉鎮企業進行“質量第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遵紀守法,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同國家利益的關係;⑵加強對鄉鎮企業的管理,主動向鄉鎮企業提供技術標準資料、搞好技術服務,幫助鄉鎮企業加強技術基礎工作,建立生產檢驗制度,提高企業素質;⑶對鄉鎮企業要加強質量監督,質量低劣、影響人身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產品,堅決不準流入市場;⑷對於那些根本不具備生產技術條件、、粗製濫造、以次充好、欺騙民眾的鄉鎮企業,要予以取締。
九、加強法制建設,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中國已頒布了《食品衛生法》、《藥品管理法》、《經濟契約法》《商標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試行條例》、《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條例》、《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條例》等涉及產品質量的法律、法規,各部門、各地區也制訂了若干質量方面的條例、制度。但是還沒有制訂綜合性質量法規,中國亟需加強這方面的立法工作。國家經委正在會同國務院經濟法規研究中心等部門草擬《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計量法》(草案)已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除了要進一步抓緊制訂和完善各項質量法規以外,要著重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例如,現在對生產和銷售不合格商品,大體有四種行政處罰方法:(一)沒收假劣產品;(二)沒收違法所得;(三)罰款;(四)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或吊銷生產許可證及營業執照。但由於執法不嚴和來自各方面的干擾,處罰往往太輕,甚至不了了之。對質量問題的處罰,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決不能姑息遷就、貽害人民。尤其對於那些恣意損害國家和消費者利益,“大撈一把”的人,一定要重罰,決不能讓違法者得利,要罰得他們再也不敢幹這種勾當。對於觸犯刑律的,決不能以經濟制裁代替刑事處分,一定要追究刑事責任。各級經濟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同法務部門緊密配合,主動聯繫。
建議在今年三、四季度,首先對造成國家重大經濟損失和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不法分子,抓緊處理一批。特別是對故意製造和銷售有害假藥和有毒食品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罪犯,要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處以重刑。對縱容、支持、包庇不法分子的黨政幹部、亦應從嚴懲處。總之,執法不嚴就不能剎住當前出現的這股歪風,就不能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提高產品質量,必須堅持不懈地抓、扎紮實實地工作,不能搞一陣風,防止形式主義。各部門、各地區、各企業都要立即行動起來,堅決地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以上九條措施,保證在第四季度內把產品質量恢復到原有水平,並在此基礎上大大提高一步。
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產品質量落後的狀況,必須依靠技術進步。要有計畫地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加強技術開發、技術引進,提高產品質量、性能和增加產品品種。同時,要努力創造一種供大於求的經濟環境,制訂正確的經濟政策,給企業以市場競爭的壓力,促其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但是,當務之急是要扎紮實實加強企業的管理工作,認真建立,健全嚴格的質量責任制度,教育全體職工增強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和榮譽感,遵守職業道德,愛護質量信譽,提高質量意識,這樣,就可以解決出現的質量問題,保護人民(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保證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在此基礎上,只要堅持把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品种放在戰略地位,經過長期艱苦的工作,就可能使中國產品質量進居世界先進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